《足球小將》完結了,我的足球之旅也結束了
最近偶然看到一箇新聞,2024年4月4號,連載了43年的《足球小將》正式完結。和其他一些長壽漫畫(比如《四驅兄弟》)一樣,生涯末期的《足球小將》充斥着反重力滑行等和牛頓鬧彆扭的情節,質量下降了不少。讀完新聞,我想起了一些小時候的事。
小時候放學回家,不愛寫作業。每次大人問起,我就撒謊說今天老師沒留作業,或者已經寫完了。第二天去學校,再告訴老師忘了帶作業。記得有一次假期結束,厚厚的一本練習冊我一箇字都沒動,開學的前一天晚上補作業到半夜也才寫了幾頁。
在我洗心革面之前,放學回家的大把閒暇時間,都用來看動畫片了。《名偵探柯南》,《櫻桃小丸子》,《棒球英豪》,《足球小將》,《四驅兄弟》等等,有什麼看什麼,來者不拒。其中,《名偵探柯南》和《足球小將》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那個時候還沒有iPad,小孩子們的娛樂活動除了看電視,就是去院子裏踢球,有的時候都來不及把書包放回家,直接擺到地上當門柱開踢。
我當時天天琢磨怎麼把從大空翼身上學到的招式用到實際比賽中,想着找誰合作,可以兩人同時觸球,讓皮球飛出動畫裏走位飄忽的路線。
可惜足球天賦不足,我從鋒線球員逐漸淪落到守門員,但偶爾也有高光的時候,比如守住了對方的點球或者高年級小夥伴的射門,還是會回味無窮。
還記得當時踢球的時候,有一次雙方互射點球,一箇年紀大的孩子走過來跟我耳語,「衝着守門員肚子踢,踢不進也能悶他一腳」。
他因爲年紀比我們大,總是擔任隊長,好勝心極其強烈,經常對我們指手畫腳,我很不喜歡他。有點兒奇怪的是,長大後,我卻喜歡上了同樣有個性的C羅。
小夥伴之中有一箇長相思文,學習成績也好的大哥哥,每次踢球的時候從不以大欺小,動作十分優雅。
有的時候,他手裏還拿着一本書,在本方進攻的時候,他就去後場防守,趁着沒人看兩眼教材。
有一次,大哥哥在中場位置面對防守球員,旋轉着身子帶球過人,後來我才知道那叫「馬賽迴旋」,是齊達內的標誌性動作。
大哥哥要準備高考,漸漸的不來踢球了。某一天,我路過那所高中,看到了教學樓上掛着巨大的橫幅祝賀市理科狀元,赫然寫着大哥哥的名字。
隨着小區院子裏的車越來越多,把球踢到車底下是常有的事兒,經常是我們這些個頭小的負責鑽進去撿。
院子的旁邊是一箇低矮的食堂,把球踢到食堂房頂可就麻煩了。大哥哥們來的少了之後,我們只剩下一箇足球,不幸踢到了房頂上,就只能眼巴巴的望球興嘆。
因爲都不會爬牆,之後的幾天我們無球可踢,只能無奈的在家邊寫作業,邊看着窗外發呆。好不容易等到一箇跟我關係不錯的哥哥難得的下來踢球,三兩下就爬上了房頂,把足球撿了下來。
我至今還記得,他帶着我們坐公交車去很遠的游泳館游泳,游完泳開黑打CS的經歷。
隨着我們也逐漸長大,踢球的孩子越來越少,還有不少小夥伴要在家裏練習小提琴,出不來了。
從前的一大羣人,只剩下三兩個,圍着一箇小小的自行車進出口當作球門,輪流扮演守門員和前鋒,練習射門。
多年後,我再次回到那個小區,食堂的牆根邊已經長滿了雜草,還添置了幾把供人們休息的塑料椅子,不多的剩餘空間,基本都劃成了停車位。
我擡起頭,似乎還能看到當年高高躍起的皮球,聽到下面一羣孩子的歡呼聲。
大學期間,又認識了一幫人一起踢球,我對球技的悟性也有了提高,從守門員升格爲中場。雖然也能送出秒傳,但持球推進的速度卻異常緩慢,人送外號「66歲的因扎吉」。
有一次在商場逛街,發現了一雙綠色的耐克球鞋在打折,難以抑制的心動了,就買了下來。穿上新鞋去球場,球友們紛紛過來踩我的球鞋,看着我一臉疑惑的表情,告訴我踩一踩能帶來好運。
踢球的隊伍裏有個我的老鄉,經常和我一起侃球,玩兒FIFA和KONAMI足球遊戲。他是皇馬球迷,我也耳濡目染,選擇了皇馬作爲我的主隊。
有一次我倆去和女生們約會,他買了一箇杯子作爲禮物,還告訴我這杯子有「一輩子」的寓意,他說我們也是一輩子的朋友。畢業後,他先我一步去了美國讀書,然後就失聯了。
他的微信已經棄用,發了很多消息都沒有回覆。我跟很多同學打聽過他的下落,但都無功而返。只有一次聽一箇朋友說,打爐石傳說的時候好像碰到了他。
本科畢業那年恰逢世界盃,和室友一起去球迷廣場看決賽,在廣場上和國外的球迷玩兒桌上足球,結果被血虐。看完球已是凌晨,和室友們步行了很久才找到一家仍在營業的麥當勞吃了早餐。
剛畢業曾經追過一箇妹子,帶她去看了巴西對日本的友誼賽,內馬爾和卡卡都有出場,那場比賽巴西完勝。看球的時候我跟妹子說,「你看,穿藍顏色的是日本隊,大多數時候都是在邊路控球,不走中路,因爲穿黃衣服的巴西隊中路防守很強」。
妹子聽完,感嘆道果然如此,一臉崇拜的看着我。爲了追她,我花了好幾百買了一件正版的阿森納球衣,因爲她說喜歡紅色。不久後,我再次約她出去,她告訴我已經找到了男朋友。
在美國讀研的時候,再也找不到人踢球了,於是我開始自己練顛球。空曠的荒地上長着稀疏的雜草,周圍不時有遛狗的和跑步的人們經過,但沒有人對足球感興趣。我所在的城市,曾經有過一支美職聯的球隊,後來也因爲上座率不高而搬遷了。
這段時間我經常看皇馬的比賽,因爲很多比賽都是在早上,不需要熬夜了。我記得之前在球迷論壇上看到過一箇帖子,說給俱樂部寫信可以要到球員的簽名。我抱着試試看的心態給皇馬俱樂部發了郵件,對方回覆說讓我發傳真過去,我還專門跑到聯邦快遞的營業點發了一份傳真。
但我很快就把這件事淡忘了,直到許多天后,宿舍前臺說我有一箇包裹,上面蓋着西班牙郵政的章。我愣了一下,纔想起之前給皇馬寫的信。迫不及待的打開,裏面是一張C羅的簽名照,和一件皇馬球衣,還有一封俱樂部給我寫的回信。後來,我加入了皇馬會員,也購買了不少周邊,來報答俱樂部送給我的禮物。
工作後,有不少機會去德國出差,法蘭克福和慕尼黑去的較多。提起慕尼黑,最著名的就是九月底到十月初的啤酒節。然而很不湊巧的是,我十月底才抵達這裏,與啤酒節擦肩而過,但好在趕上了一場德甲。
在慕尼黑看球的過程,比我多年前在南安普頓看的那場球要曲折得多。南安普頓相比拜仁而言是小俱樂部,球票極其好買,只需要IP地址是英國當地地址即可,即便是踢曼城這種關鍵場次也不費吹灰之力。然而拜仁就不同了,本地人想要買到票也不是輕而易舉,更別提我這種國外的球迷了。但好在結果是很令人難忘的,有幸在安聯球場見證了歷史。
下了飛機先去賓館辦理入住。我住的賓館距離安聯球場很近,從酒店附近的Studentenstadt地鐵站,坐三站就到了安聯球場附近的Frottmaning站,這也是M區的最後一站,所以買地鐵日票的時候也不需要加價。實際上在從機場前往賓館的出租車上,我已經看到了高速旁邊一閃而過的安聯球場。
到達後跟着人羣走就能到球場。那天是週六,去參觀球場的人很多,所以一路跟着遊客們很輕鬆就找到了球場和球迷商店的位置。
從球場正門,沿着逆時針的方向走大概十分鍾,就能到達球場博物館的購票處。門票分三種,一種是隻參觀博物館,一種是參觀博物館加球場外側,還有一種是參觀博物館加球場內部的導覽,價格依次遞增。
我之前去過老特拉福德球場,當時買了全套參觀大禮包,這次只選擇了參觀博物館。在博物館的同一層還有餐廳,供應香腸薯條,水果和啤酒等食物。我在飛機上喫的不錯,所以還不餓,只點了一杯水果,價格是5.5歐。
喫完後直奔博物館,裏面的藏品着實不少,顯示出拜仁俱樂部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博物館的背景音樂是拜仁隊歌,所以一進入展區就感覺有內味兒了。
在博物館的C位,一整面牆都是用來介紹蓋得穆勒。這位德國足球名宿曾經和貝肯鮑爾是拜仁隊友,綽號是轟炸機,無論是俱樂部層面還是個人層面,各種獎項拿到手軟。在他的展區,還有一件他收藏的梅西簽名球衣。
在蓋得穆勒展區附近的地板上,有許多球星的簽名,猶如好萊塢的星光大道。球員按照年代排列,我對那些上古大神不是很熟悉,到了拉姆和施魏因施泰格的時代纔有更直觀的感知。
博物館另外一箇讓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歐冠(包括這項賽事的前身優勝者杯)的獎盃展示。在1974到1976年,由貝肯鮑爾和蓋得穆勒率領的拜仁蟬聯冠軍,展區也並列展示了這三座獎盃,上面還打出了帽子戲法的橫幅。
在最近拜仁獲得的幾座歐冠獎盃下面,還清楚的標出了晉級之路。19/20賽季,那場舉世矚目的拜仁和巴薩的拉菲之戰也赫然在列。
博物館的出口,是所有現役一線隊球員,教練組,醫療組的立牌。我和二娃托馬斯穆勒,還有新簽下的哈里凱恩的立牌合了影。出了博物館是球迷商店,面對玲琅滿目的商品一時無從下手。最後挑選了一箇帶有字母J的鑰匙鏈送給朋友,價值8歐。不過參觀老特拉福德的時候,領到了一張時任曼聯主教練弗格森簽名的證書,參觀這裏的博物館沒有此類證書。
拜仁的訓練場地在慕尼黑南部的塞本納大街,我聽說俱樂部會在網站標柱公開訓練的時間。但找遍了英文和德語網站,並沒有發現任何訓練的信息,有個標着「時間安排表」的網頁上只有球員過生日的慶祝聲明。
但爲了在看正式比賽之前先解解饞,我還是去了拜仁俱樂部的訓練基地。坐地鐵U1線,在St.-Quirin-Platz站下車,穿過一箇公園就來到了訓練基地。基地的周圍都是獨棟的建築,非常安靜。週日早上,公園裏都是騎車或者遛狗的人。
我10點就到達了基地,訓練場上空空蕩蕩的。我準備繞訓練場參觀一週,路過了球迷商店和服務中心。場地邊上還有一箇小酒館,主要顧客可能是來參觀的球迷。
在基地的另外一端有個小場地,有些球員已經在進行訓練了,好像還有體能教練在指導,看起來像模像樣的。場外站着一箇記者模樣的人,身上揹着一箇單反相機。
我還以爲看到了拜仁的梯隊在訓練,坐下來準備慢慢欣賞,可越看越覺得不對勁。有些球員的身材比較臃腫,而且球員們熱身的時候大多態度比較懶散,無人防守的情況下屢屢出現射門偏出的情況。不一會兒正式比賽開始了,雙方都只有一箇戰術——兩翼齊飛,說白了就是長傳給邊鋒突破,中路沒有任何配合。我感覺這應該不是梯隊,只是野球的水平。
快要11點的時候,我決定回主訓練場那邊,看看有沒有球員來訓練。那裏出現了一羣青少年球員,周圍有五六個教練和助教。他們的訓練氛圍明顯職業了許多,態度極爲認真,而且腳下頻率很快。助教們不斷呼喊着小球員的名字,給他們加油打氣。
我觀察了一下他們的訓練模式。首先是3v3的對抗賽,在很小的一箇區域內進行,場上另有幾個助教幫忙進行傳接球,主要是訓練球員短傳滲透的技術。之後是3人一組的攻防演練,這次區域稍微大了一些,守門員身後是標準大小的球門,雙方模擬進攻三區和防守三區的對抗。
有個細節也能說明這里正在進行競技體育而不是業餘野球的訓練。我雖然聽不懂德語,但演練中聽到有個球員抱怨對方越位。一箇主教練模樣的光頭對這種抱怨非常不滿,似乎在說之前解釋規則的時候已經明確了沒有越位的概念,還怒斥了那名抱怨的球員鬆懈的態度,我隔着老遠都能聽到主教練的大吼大叫,有弗格森吹風機內味兒了。
第一次看大俱樂部青少年梯隊的訓練,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球員們的腳下頻率不輸成年隊,而且大部分人對待訓練都極爲認真,教練的要求也很苛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相比成年隊的球星們也沒少經歷這樣的磨練。
我是皇馬球迷,平時關注西甲和英超比較多。皇馬歐冠中曾多次和拜仁交手,印象很深的是比賽經常會打到加時賽,可見皇馬和拜仁的實力不分伯仲。我因此熟知拜仁,也算是不打不相識。有一箇賽季皇馬連續挑戰德甲的三支球隊,我記得好像是狼堡,多特和拜仁,通關德甲後才問鼎的歐冠。
我提前一箇月就開始在拜仁官網查詢購票的信息,但網站總是顯示售罄。瀏覽了一些國外球迷論壇的帖子,發現拜仁俱樂部早在賽季初就會給持有會員的人開放購票,很快票就賣完了。非會員想要買票,就會比較困難。
俱樂部也有官方的二手票交易系統,但同樣是隻有會員可以使用。當然也有許多非官方的票務網站,但一來價格很貴,而且有一定概率無法拿到票,俱樂部和球迷也都不鼓勵在這些炒高票價的二手網站購票。
距離拜仁在主場和達姆施塔特的比賽還有一週,我還是沒能買到票,索性註冊了拜仁的會員。之前看網上很多人都提到票很難買,但用會員身份登陸進入網站後,發現二手票其實還有不少。在視野不太好的區域,比如球門後面,票價在40-50歐元左右。中間有着極佳視野的位置,票價在80歐左右。同樣的位置,非官方的二手票網站,價格都是官方價格的兩倍多。
我之前買票看過一場曼城的英超比賽,是在球門的後面,觀賽體驗一般,所以這次買了看臺中間位置比較好的座位。如果臨時有事兒不能去看比賽,也可以把購買的球票掛在二手交易平臺出售,但價格是買票時的價格,無法更改。
我購買的是304區1排6號的座位,球票可以直接加入蘋果錢包,入場的時候直接把手機靠近檢票機器就可以驗證,很便捷。因爲球場內部所有區域都是相通的,可以通過任意入口進入。聽去過的朋友說,球場最好的位置是中間的座位,無論哪一層都很不錯,即便是最上面一層也能看的比較清楚。
安聯球場也有移動端的應用,上面有一些基本的球場指南,球隊比賽的信息,還有購買食物和停車付費的功能等等。我還把我的會員卡和球票都加入到了應用的錢包裏。在比賽日當天,每當我來到球場附近,APP總會提醒我可以使用電子球票檢票入場。
拜仁和達姆施塔特的比賽是在週六進行。早晨在賓館喫早餐,發現有一名身穿藍白色條紋球衣的達姆施塔特客隊球迷,所以一大早就感受到了比賽的氣氛。之後乘坐地鐵的時候,看到有兩名拜仁球迷和對面的兩位達姆施塔特球迷談笑風生,還幫助他們打開啤酒瓶一起暢飲,可見兩隊的球迷相處的還算融洽。
我還驚喜的發現,其實從賓館6樓享用早餐的地方就能看到安聯球場。後來我去喫飯就專門挑選面對窗戶的座位,邊喫邊遠眺安聯球場標誌性的白色氣泡狀外立面。
也許是過早的感受到了比賽的氛圍,我九點多就來到了安聯球場。排了半天隊後,才發現體育場一直到開賽前兩個小時都不開,現在入場的都是去參觀博物館的遊客。據工作人員解釋,要全面排查一下球場的安全情況,所有區域(除博物館外)全部關閉。
我上週末已經參觀了博物館,而且即便有球票,再次進入還是要買票。球迷商店和餐飲區域也都不開,我只好返回市中心的瑪麗亞廣場,在那裏的拜仁球迷商店買了一頂帽子,順便解決了午餐。
下午一點再次來到安聯球場,此時人羣已經非常擁擠。在地鐵站的出口,有一箇小販在售賣圍巾。旁邊也有賣飲料和烤腸的攤位。這個攤位沒有給食物標明價格,我大意了沒有閃,買了一瓶水被要了3.5歐元,比外面要貴一些。
更接近球場的位置,有一箇臨時搭建的啤酒花園,此外還有很多售賣拜仁周邊的移動攤位。更有趣的是一箇巨大的充氣伯尼熊,我上週末非比賽日來的時候是沒有的。所以還是推薦比賽日來球場,即便不看比賽,也能感受一下比賽的氛圍。
在瑪麗亞廣場的地鐵站,就看到了大量執勤的警務人員在維持秩序。剛到球場的時候,發現有一些人舉着牌子,我以爲是黃牛。後來仔細一看,才發現牌子上寫的是需要球票,原來是買票的。總之一路上還算秩序井然,沒有看到球迷鬧事之類的行爲。
球場的安檢也不是特別嚴格,看看隨身攜帶的物品,在身上拍兩下就放行。但有一條規則是不允許帶揹包入內,我也看到隊伍前面有兩個帶揹包的被保安攔了下來,要求他們先去存包。無論是手機裏的電子票還是打印出來的票,都不會查身份證件。
規則上還說不允許帶水瓶子進入,這個我可以理解,因爲看到過不少球迷往球場內投擲雜物的新聞,許多都是水瓶子和水杯,所以我特意買了一瓶水,如果不讓帶我就扔掉,沒想到保安看了看沒說什麼,所以我就帶着塑料瓶子進去了。
雖然那天天氣很暖和,但10月底的氣溫還是透着涼意。想當年在南安普頓看球,開賽時間是晚上6點多,而且還下着小雨。縱使我穿着很厚的羽絨服,還是被凍得夠嗆。這回吸取了上次的經驗,穿了防風的外套,專門買了帽子,還準備了衣服墊在座位上。入場的球迷不少人手裏都拿着一箇帶有拜仁logo的小盒子,據說裏面裝的是坐墊。我在球迷商店想買一箇,但並沒有找到。
提前兩個小時就入場了,但並不覺得無聊。我的座位在第三層第一排,堪稱包廂視角,旁邊就是一臺用來直播比賽的攝像機。趁着沒人,趕緊和看臺上拜仁的logo合影。球場上,德國天空體育的記者已經開始爲比賽預熱。大約距離開賽還有半個小時,球員們就會出來熱身。
當諾伊爾出現在球場上的時候,全場球迷一片歡呼聲。他去年滑雪的時候受傷,今天是時隔351天再次爲拜仁首發。我本以爲看到他首發就是見證了歷史,沒想到這隻是個開始。其他拜仁球員圍在一起進行傳球練習,不能讓足球落地,而且接球后只能觸球兩次,不少球員都是胸部停球后一腳出球。
3:30比賽準時開始,南看臺爆發出嘹亮的「拜仁,拜仁」的呼喊聲,和對面看臺的助威聲此起彼伏。拜仁上半場出師不利,基米希拉拽達姆施塔特球員被判紅牌罰下。我一開始沒弄明白髮生了什麼,以爲裁判出示的是黃牌,因爲反光纔看起來像紅牌。後來踢着踢着,我數了一下拜仁球員的人數,才發現只有十個人了。我開始擔心比賽因爲人員的減少而變得沉悶。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客隊的兩個球員也出現了禁區前沿的犯規,接連被裁判出示了紅牌,和基米希的狀況如出一轍。我開始擔心裁判把所有球員全部罰下......後來我看評論,有球迷調侃說基米希是獻祭了自己。無論如何,半場3紅對我來說是活久見,這也是德甲歷史上首次在上半場出現三張紅牌。除了諾伊爾的復出,又一次見證了歷史,值回了票價。
我之前看過一場英超和幾場友誼賽,都是VAR(視頻助理裁判)出現之前的比賽。本場比賽凱恩的一次突破倒地,本來裁判是給了拜仁點球,看VAR之後改判了禁區前沿的任意球。現場大屏幕並不會播放VAR給裁判的畫面,所以看球有時很難弄清楚球場上發生了什麼,尤其是過程比較複雜的時候。
回想起之前看的那場英超,雖然球門後面比較檔視野,但沒有VAR的打斷,觀賽體驗反而更流暢,起碼所見即所得。不過VAR也防止了很多誤判的發生,所以如何使用好VAR,怎樣在公平和流暢度之間取捨,是個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上半場的比賽,拜仁面對升班馬並沒有太好的辦法。而且基米希被罰下後,拜仁的左路防守薄弱,屢屢被客隊推進到前場。拜仁非常有威脅的一次進攻,也因爲越位在先而被判罰進球無效,雙方互交白卷。
我午餐喫的是野菜拉麪,這會兒感覺餓了。去外面轉了一圈,發現所有售賣三明治和熱狗的窗口前都大排長龍,看樣子得排到聖誕節了,只好餓着肚子又回到了座位上。
好在下半場的比賽內容夠勁爆,讓我大飽眼福。中場休息的時候,估計圖赫爾給球員們做了一些針對性的部署。下半場的拜仁找回了德甲班霸的態勢,通過球隊破的記錄就可看出端倪。凱恩打入三粒進球,德甲進球數來到12粒,是有史以來前九場德甲比賽進球最多的球員。拜仁也是首次在德甲下半場轟入八球,而且9輪狂轟34球創造了德甲歷史記錄。
拜仁下半場37分鐘就灌了對手8個,相較之下科隆8場德甲一共才進了7個......8個進球都很精彩,但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凱恩的中圈吊射。這種可遇不可求的神仙球看比賽直播的時候都很少遇到,更別提現場親眼見證了。
替補登場的托馬斯穆勒也「混了」兩傳一射,成爲了拜仁歷史上第一名在15個不同賽季進球的球員,這是就連拜仁傳奇蓋得穆勒也沒有取得的成就。比賽期間,大屏幕上也時不時的播報其他場次的比分,有時候會引起現場球迷的歡呼,不知道是不是拜仁因此登頂了積分榜,或者進球的也是巴伐利亞的球隊。
下半場諾伊爾沒有剛開賽時那麼忙碌了,我看到了經典的一幕——諾伊爾站在中圈附近充當「門衛」。但我其實光顧着看前場了,很少有精力專門看諾伊爾,事後回想起來有些可惜。但精彩的畫面太多了,難免顧此失彼。
最後再說說教練,上半場圖赫爾除了領了一張黃牌之外,他基本都是穩坐釣魚臺。倒是對方主帥一直在場邊指導球員。下半場圖赫爾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幾乎一直在場邊指揮球員,經常看到死球的時候他把後場球員叫過去交待着什麼。
隨着~~守門員~~裁判一聲哨響,比賽結束。拜仁球員來到南看臺和死忠球迷歡慶勝利。其實除了南看臺的球迷,全場其他球迷也有不少互動的機會。南看臺會帶起鼓掌的節奏,讓全場觀衆一起拍手給拜仁衆將士助威。
此外球場主持人在每次進球的時候,都會喊進球球員的名字,然後觀衆喊姓。比如凱恩進球時,主持人喊Harry,觀衆喊Kane。主持人會接着問拜仁的比分,觀衆就報真實的比分,再問客隊比分,觀衆永遠說0,無論對方真正進了幾個。最後主持人會說「謝謝」,觀衆大喊「不客氣」。今天這個流程循環了八次。
達姆施塔特雖然慘敗,但球迷們不離不棄,用冰島戰吼給球員加油鼓勁兒。只是後來在去地鐵站的路上,看到幾個落寞的客隊球迷的身影。拜仁球迷和達姆施塔特的球迷之間倒是很和諧,沒有任何嘲諷和爭吵。
但這也不代表所有球迷都素質很高。賽後的衛生間,衛生紙被扔的滿地都是,地上也全是髒兮兮的腳印。場外衛生間旁邊,有一箇球迷在路邊撒尿,非常不雅。
雖然還是有不少人在排隊,不過我還是如願以償的買到了五歐元的熱狗。麪包烘烤的非常酥脆,香腸也很美味。我後來跟常來看球的朋友聊起,他說安聯球場的食物確實好喫的令人喫驚。雖然比不上米其林餐廳,但填飽肚子是綽綽有餘了。
散場的時候,我路過了一箇餐飲區域,裏面全是唱跳rap的拜仁球迷,後面的電視上播放着諾伊爾接受賽後參訪的畫面。球場一樓販賣周邊的窗口,依舊有很多人在排隊,球迷商店更是開始了人數管制,幸好我上週已經去過了。
走出球場,整個外觀被燈光渲染成了標誌性的紅色。我想起了我買的帽子上,也印着紅色的Mia San Mia。我諮詢了德國朋友這句話最初的含義,他說似乎是用來表達巴伐利亞人對家鄉的驕傲之情,不過平時生活中是不會說的。要說巴伐利亞的獨特之處,據朋友介紹巴伐利亞州是德國公共假日最多的州,就連學校的學生也很早就放學了。但巴伐利亞的學生成績並不差,因爲教育系統所提供的課程非常具有挑戰性,只是課程時間比較短。
地鐵站人山人海,也有球迷和我一樣是到Shwabing Nord這一站,有說有笑的一路同行。回到了賓館,我腦海里還迴響着那幾句歌詞:
FC Bayern, forever number one
You can call us the champions of the world
FC Bayern, forever number one
We're much better than the rest
後來又去慕尼黑出差,這次我在賓館的房間位於六樓,遠眺隱約可以看到安聯球場。下圖中遠處兩個風力發電設備之間就是球場所在地,白色的外立面只露出了小小的一角,其他的部分被擋住了。其實賓館距離球場已經非常近了,只有八分鐘的車程。騎自行車大概二十分鍾,如果搭乘公共交通,則需要40分鐘。
下飛機的時候我一張球票都還沒有買到,因爲刷不到。落地當天是週日,餐廳和超市大多都不開門,只能隨便買個牛角麪包當作早餐充飢,邊喫邊刷拜仁官網賣票的頁面。偶然一次刷新發現有一張40歐的角球區附近的高層座位,立馬入手了。同事們聽聞我買到了這場的球票,都投來羨慕的目光。
上次來看球有個遺憾,就是加入拜仁俱樂部會員贈送的圍巾還沒有到,只能空着手去看球。這次來特意帶上了這條寫着我名字的圍巾。
在本場比賽開始之前,拜仁經歷了三連敗,士氣低迷,與榜首勒沃庫森的分差繼續拉大,所以這場比賽不容有失。拜仁的主教練圖赫爾也因爲戰績不佳,執教到賽季結束就得離開。我上次來看球,趕上了諾伊爾時隔一年復出首發,這次來又趕上主教練下課,每次來這座球場都在見證歷史。
上次看比賽,結束後等了半個小時才坐上地鐵,這次住的距離球場不遠,我準備騎車去。比賽日當天早上,我先騎車過去踩踩場,熟悉一下騎行的路線。前幾天一直陰雨連綿,今天天公作美,風和日麗。
由於不熟悉路線,我騎行到了球場的北側,沿着公園騎了很久也無法到達對面的球場。谷歌地圖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它給我指的那條到達球場的小徑根本不存在,不知道這條路是不是用AI生成的。我又繞了一大圈,纔來到球場的正面。
上個比賽日,開賽時間是下午,上午只有博物館開放。這次我同樣是上午來到球場,發現連博物館也不開。一箇看門的老大爺不斷的勸退着球迷們,告訴人們下午四點再來。上次來看到的伯尼熊,這次也不見蹤影。不過從球場向南邊望去,能看到雲層下的阿爾卑斯山脈,風景不錯。
下午再來到球場,本以爲可以憑藉當天球票免費參觀博物館,所以打算再參觀一次,因爲這裏是德國最大的俱樂部博物館,展品很豐富。但在門口被告知還是需要購買門票。於是從球場出來,重新排隊入場。
進入球場的第一件事,就是搞定晚餐。我的座位在319區,正好路過售賣食品和啤酒的地方。我很少喝酒,但這時被球場的氛圍感染,而且也需要解解渴,所以買了一杯,還買了一箇夾着白香腸的熱狗。
終於等到比賽開始,賽前有一箇默哀儀式,紀念剛剛去世的德國球星佈雷默。我看新聞上說最近許多德甲比賽,都有球迷製造騷亂,反對德甲職業聯盟要打破50+1政策的企圖。這個政策是爲了保證俱樂部對球隊的控制權,而德甲爲了吸引外資,打算做出更改。球迷擔心外資掌握話語權後,球場冠名和球票價格等俱樂部的相關經營會發生變動,所以很不滿。
好在我看的這場比賽進行的比較順利,沒有任何騷亂髮生。唯一的不和諧因素,就是南看臺打出的辱罵紅牛集團的標語。紅牛集團通過讓高管充當會員,設置高昂會員費等方式,實質上繞開了50+1政策。
上半場比賽有些沉悶,雙方互交白卷。我旁邊坐着一箇老奶奶,想和我交流,可惜我不會德語。她是個大煙槍,半場還沒結束已經抽了三支菸,比場上的進球數都多。我在慕尼黑經常能看到有人抽菸,不知道爲何德國的禁菸宣傳收效甚微。
易邊再戰,萊比錫後衛斷球后,皮球來到了凱恩腳下,凱恩起腳射門得分。現場的拜仁球迷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來了。我帶來的圍巾終於派上了用場,我也和其他球迷一起用甩圍巾的方式慶祝。賽後看新聞,英格蘭主教練索斯蓋特也在現場,應該是考察英格蘭球員的狀態。
然而好景不長,萊比錫隨後扳平了比分。比賽很快來到補時階段,本以爲就要以平局收場,沒想到凱恩梅開二度,絕殺了萊比錫。賽後拜仁球員來到南看臺謝場,雖然大部分球迷都獻上了鼓勵,但也有不少噓聲。
這場比賽中也能看出拜仁全隊狀態不是很好,進攻不夠流暢,防守也有漏洞。有個細節可以作爲拜仁狀態的縮影。有一箇向前進攻的機會,拜仁球員選擇了回傳,現場球迷響起了大量的噓聲。我印象中只看過伯納烏的球迷噓自家球隊,這是第一次見到拜仁球迷也這麼做。
其實不光是拜仁,德國足球最近幾年也戰績不佳,世界盃上甚至無法小組出線,對陣韓國日本也完全沒有優勢。今年即將在德國本土舉辦歐洲盃,老將克羅斯宣佈重返國家隊,側面反映出德國中場的孱弱。
比賽結束,夜色下的安聯球場色彩絢麗。我來到存放自行車的地方,牆邊站着一排男球迷在小便,我連忙推車離開了那裏。到一箇路口,執勤警察正在指揮交通,突然對我說讓我打開車燈,我趕緊遵照執行。騎車回到賓館,用了二十分鍾,比上次看球坐地鐵和公交回賓館要快不少。
幾天后的一箇週中的晚上,我又回到了安聯球場,觀看拜仁對陣拉齊奧的歐冠比賽。賽前有個展示Tifo的環節,因爲座位在南看臺的區域,我有幸成爲了舉起Tifo的一員,球場邊打出的標語是「以城市之名」,用捍衛慕尼黑的榮耀來爲首回合輸球的拜仁球員打氣。
當歐冠主題曲響起,我突然想起了本科時經常熬夜看歐冠。至今記得曼聯決賽碰到瞭如日中天的巴薩,弗爵爺的手不停地顫抖。緊張刺激的攻防節奏,讓九十分鐘的比賽如同白駒過隙一般。
等我回過神來,已經身處地鐵站的站臺上,周圍全是着急回家的球迷們。上哪輛車,從哪一站下,我都無法做主,全看身前身後球迷們的意思。從擁擠的人羣中脫身,回到賓館已是凌晨一點。
我成爲一名球迷,已經十年有餘。從最開始守着電腦熬夜看球,到現場觀看英超,德甲和歐冠比賽,我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直觀感受。《足球小將》完結了,當初一起踢球的夥伴們很多也失去了聯繫,我也因爲工作越來越忙而沒時間看球,甚至不記得上一次登錄足球新聞網站是什麼時候。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