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人间鬼故事 · 第一天

家是我找不到的鬼

関東老王
·
(修改过)
·
IPFS
30岁之前,我一直是一个没有家的流浪者。表面上,我有成长的地方,有可以填写在表格上的住址。一次次的离别让我意识到,家不过是一个幻影。我学会了适应,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流浪感,学会了在别人谈论“回家”时微笑点头。我早已忘记了家的感觉,甚至不敢承认——家就像一只飘忽不定的鬼,时隐时现,我从没有过追逐,也从没有真正抓住。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自己有家。

那是外公外婆的家。至今我还能记得在汉回混杂的胡同里,《新闻和报纸摘要》在歌唱着祖国,煤炉上的小铝锅咕嘟咕嘟煮着豆浆,油条泡在“浆子”里,得趁着脆吃掉。偶尔能听到院里的邻居阿姨“骂街”,猪年我们可是不敢贴窗花的。夏天孩子们都会在“河沿儿”玩水,秋天窄窄的胡同墙根贴满了晾晒的煤饼,冬天邻居家烟囱流出的烟油能冻成一挂冰柱。外公下班后会带我一起看报纸,我于是早早识遍了方块字,外婆就在唯一的一间屋里忙着做饭,窗外还会有屯养的小鸡仔叽叽喳喳。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失去这个地方。

地方志和旧地图中的那条胡同,来源:久远不详

我终究是要长大的。上小学之前,父母决定把我接回家乡,让我开始新的生活。那一年,我坐在绿色火车上,隔着玻璃看这站台上的外公外婆,哭得一塌糊涂。我不明白为什么必须离开,我只知道,火车一旦开走,我就不能再每天回到那个温暖的,窄小的房子里,不能再听到外公和外婆的声音。

祖孙三人合影于旧西站广场

火车驶离站台,我哭到喘不过气来。

到家的时候,我害怕得不敢走进这个陌生的地方,甚至躲到桌子底下,不肯出来。妈妈只能打开电视,播放动画片,试图让我慢慢熟悉新环境。我坐在板凳上看着屏幕,慢慢地停止了哭泣。但我的心里仍然明白,这里不是我的家,我不属于这里。

根据回忆,应该是《斯诺克一家》(Snorks),来源:Youtube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失去”的概念。

随着时间推移,我慢慢适应了这个“新家”,但那只是表面的适应。我依然没有归属感。无论如何,我和父母之间没有太多亲近感,他们对我很好,提供了一切,但我始终无法像在外公外婆家那样,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家的温暖。这里的空气不一样,气味不一样,连房子的墙壁,都像是拒绝我进入。

但更让我不安的是,我开始害怕“失去”。

我开始害怕,如果连家都能被夺走,那人是不是也能被夺走? 如果外公外婆有一天不在了,我是不是就再也没有地方可以回去了?那时候的我,还不太理解死亡,但已经意识到,它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离别。我不敢去想这个问题,但它就像一个阴影,悄悄藏在我的脑海里。

幸运的是,两年后,外公外婆退休,搬回了同村。我当天就收拾东西,搬去和他们一起住。那种回归的感觉难以形容,仿佛终于回到了真正的家。我又可以在熟悉的气味中醒来,听到外公的脚步声,闻到外婆做饭的香味。那是会家乡后最幸福的几年,短暂的安全感回来了。

但这份安全感并没有持续多久。

我的父母认为,我对外公外婆的依赖太深了。他们希望我能独立成长,希望我能学会“离开”。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在我10岁时送我去寄宿学校。

那是我人生中,第二次失去家。

寄宿学校的生活完全不同。我没有了家,小小的宿舍,七个陌生的室友,上下床贴着柜子,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每两周的周末都可以回家,我还可以短时间回到外公外婆的家,但家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以偶尔停留”的地方,而不再是我的归属。家是会消失的,甚至是会被剥夺的。

我渐渐习惯了寄宿生活,习惯了孤独,习惯了所有事情自己解决。我看着周围的同学,他们总是在数着日子,期待回家,而我却对这些毫无感觉。我甚至不理解,他们为什么那么期待回家?家到底有什么?

渐渐地,另一个自己开始说服自己——“我不需要家。”

寄宿生活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我考上了外地的大学,去了东北,有了工作,换了户籍。家甚至彻底不会出现在“身份证的地址”上。我已经习惯了漂流的生活,习惯了收拾行李,习惯了随时搬走。我的人生,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仿佛一列不停靠的火车。

十年前,我来到了东京,继续漂泊的生活。东京是个巨大的城市,容纳了无数个像我这样的异乡人。这里没有人关心你来自哪里,也没有人问你“家乡在哪”。这种感觉让我有点安心,至少在这里,“没有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擅长适应环境,擅长接受变化。可后来我才明白,我只是习惯了流浪,而不是适应了家。

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自由的人。

但其实,我只是一个没有家的流浪者。

其实我很久都没有回过国了,这种广义上的“家”,对我而言,早已变得模糊。那些曾经熟悉的街道,儿时的记忆,甚至亲人的问候,都像是遥远的回声,听得到,却无法触及。我知道那里仍然有人关心我,可是,真正的归属感早已流失得无影无踪。于是,我选择保持沉默,不去触碰这份复杂的情感。

家乡的景

我从未对任何人说过这些。因为在我身边的人们的认知里,每个人都该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可以依靠的地方。家是港湾,是归宿,是牵绊。但如果我说:“家就像一只飘忽不定的鬼,时隐时现。”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甚至无法理解。他们会觉得我是刻意疏远,或者只是漂泊久了而变得麻木,可事实并非如此。

所以,我选择沉默。我把这些想法埋在心里,不愿说出口,也不想解释。因为解释了又能如何?归属感并不会因此重新建立,情感的断裂也无法被一两句话修补。

然而,这个秘密一直藏在我心里。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把它写下来,不是为了寻求共鸣,而是为了面对自己。因为比没有家更可怕的,是我一直在假装自己不在乎。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関東老王我是老王,来日本十年,蹉跎七年做研究,后转入电力交易行业。我写文章主要分享一些生活和工作的内容,治愈自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我在日本
4 篇作品

世间无鬼,人各有道

电力市场
2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