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評書|青年非虛構作家Pyae Pyae書寫緬甸

MaryVentura
·
·
IPFS
作為一個非虛構作家,你的USP是什麼?

Pyae Pyae是作者在雜文集中告訴讀者自己比較喜歡被這樣稱呼,不過,她的全名是Pyae Moe Thet War。有意思的是,這本雜文集的開篇一章也是從討論她自己的名字開始的。

眾所周知,在很多國際場合,亞洲名字經常被完全不瞭解亞洲各國發音習慣的歐美人士「荼毒」,很多神發音在諧音影響下有時可以笑掉大牙,而這種情況在夾縫中求生存有時候都不太會被提到的緬甸更是甚之又甚。

青年作家Pyae Pyae就是從緬甸人的名字在面對西方社會ignorant的尷尬境地開始的。她的文字還是能夠讀出非常有意思的一種青澀與成熟混合的感覺——一方面,讀者可以讀到一個二十多歲的緬甸女孩在英美文化下求學、成長,並長期受到英美文化浸淫;另一方面,讀者也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有思想的緬甸女孩,在面對自己所處的世界和佔據主導地位的文化時的反思和批判性眼光。她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或許是每一個writer都會面對的問題👇

當你寫作時,你的目標讀者群是?

I was writing for a very white audience of gatekeepers whose approval and praise I craved so that I could be deemed a real writer.

Pyae在反思她的目標讀者群的悖論——寫作的內容是批評目標讀者群,然而卻需要獲得目標讀者群的認可。被批評了,還要讚賞你說得對,這不容易,或許Pyae的目標讀者群比她想像的還要更窄些?是那些懷有White Guilt的讀者?目標讀者群越窄,本來不掙錢的寫作就更加岌岌可危。😂

很快,在幾篇雜文中討論了緬甸的飲食習慣和文化之後,Pyae又拋出了一個問題👇

作為一個非虛構作家,你的USP是什麼?

我覺得很有意思,Pyae Pyae二十出頭就已經知道自己至少在肉眼可見的未來想要作一名非虛構作家,只寫非虛構的文字。我都這把年紀了,也沒有想出來自己到底是寫詩歌還是非虛構還是虛構還是寫笑話😂能夠在二十歲出頭就精確瞄準非虛構,還是挺難得的。不過,轉而就有一個問題出現了。

作為一個非虛構作家,Pyae Pyae只寫關於緬甸的東西怎麼辦?還有人看嗎?這樣的一個作家路會不會很窄?難道「緬甸」就是USP?誰願意買呢?

這是一個挺難回答的問題,至少我覺得總寫「緬甸」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只不過如果第一本書就已經有很多類似食譜之類的充斥在雜文集裡,很難想像下一本非虛構文集中會有怎樣驚艷的內容。

令我欣慰的是,Pyae Pyae並沒有說自己就一定是定位在非虛構作家,也願意有一天寫寫故事,不過可能要在她寫夠了緬甸的時候吧。這個理解。或許隨著年歲的增長,慢慢的,「緬甸」二字包含的內容也會變得越來越廣。

男友「牙籤」與緬甸婚俗

整本書中,Pyae Pyae總會提到自己的白人男友「牙籤」😂這個暱稱也是笑死我😆

Pyae的父親對於找白人男友其實是反對到了有點想要斷絕關係的程度,不過Pyae的男友一直都是白人,到了穩定的男友「牙籤」這裡,已經多年並到了要談婚論嫁的地步。這時候,不免碰到了有趣的「緬甸婚俗」。

In 2015, the Buddhist Women's Special Marriage Law passed in parliament with a vote of 524 to 44 (with 8 abstentions). Under the law, the local township registrar is permitted to publicly display for two weeks a marriage application between a non-Buddhist man and a Buddhist woman (the idea being that to be truly Bamar automatically means being Buddhist), invite anyone who might have objections to voice their concerns, and potentially even take it to local court;

所以跟男友「牙籤」結婚的話也要被公示,這裡Pyae Pyae很有智慧地向她的讀者展示了一個在亞洲存在的、同樣的問題:如果你不是佛教徒,那就要公示婚姻。乍一聽,覺得這個「緬甸婚俗」好奇怪呀,但事實上,當一個白人鄰居詢問怎麼念你的緬甸名字,你有沒有受洗之後的基督教名字時,語句背後暗藏著相似的玄機。

每一個社會都有這樣那樣的「陋俗」,現在在逐漸在改善。改變的路並不一帆風順,更多的是走兩步退一步,但終究是在前進就好。

每一種文化都有這樣那樣的「迷信」,就像Pyae Pyae筆下男女衣服不能同時洗的緬甸社會(認為如果男性碰到女性洗過的內衣,他們的Hpone會受到衝擊),即便是緬甸軍變的時候,抵抗的群眾甚至把洗好的女性衣物掛在繩子上拉起到軍人陣線前,用「迷信」來拖延軍隊推進的速度,沒想到還真有用呢!這樣看,有些「迷信」也不是都有害吧😄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讀者送我情❤️❤️❤️

logbook icon
MaryVentura🌀回文詩人🌀 @字縛雜誌 Founder 書評外的話👉 https://liker.social/@MaryVentura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詩歌的形式|維吾爾詩歌分享【一】

書評•評書|關於誤診、關於《著火的大腦》

淺談蘇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