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性
此标签目前无人主理
8 人关注
11 篇文章
谢孟

困在出租车里

福柯说,权力不是一种所有物,而是无处不在地弥漫于一切关系网络当中。这个智能社会中,平台或系统某种程度上使这种不可见的权力关系可视化了。

PicaPica

我不想忍受被迫的快樂-對《小公女》的理解:生活,慾望,主體-(PicaPica書評4)

這部電影並不是單純的反映了女性或者年輕人的困境,它展示了了一個比起夢想更直白純粹的慾望。——我要選擇如何活著。

寓森

<拉岡思索>「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在哪裡?

關於「主體」、「欲望」與「真實」,聽看看拉岡是怎麼說的。

Openbook閱讀誌

對談》我們在新寶島幹過的蠢事,以及尬聊小說:黃崇凱X賀景濱

小說家賀景濱,2020年推出《我們幹過的蠢事》,揉合科幻、後設、寫實技法,對現況提問、思索當代,獲Openbook好書獎。黃崇凱則在2021年透過《新寶島》,讓籠罩在大國陰影下的台灣與古巴乾坤挪移大交換,以地理錯位來詮釋政治與歷史關係。兩部小說都在虛構中穿插大量真實,假託近未來從異國回望台灣。

相关标签

  • 香港
    1.2k7.1k
    電影
    8864.8k
    展覽
    129490
    虛構
    42130
    性別
    167402
  • 紀錄片
    196380
    小說
    7697.8k
    焦慮
    152260
    自然
    125241
    道德
    106182
返回全部
Sean

現代社會的我們對於自己「主體性問題」的焦慮

一個所有現代人都無法回答的問題。工業化的現代社會,我們已經非常習慣每個問題都可以去找到答案。在學校我們尋找標準答案、在沒有標準答案的職場或社會,我們想盡辦法用理性與專業尋求可能的答案。然而仍然有一個問題可以說是所有的現代人都答不上來的,至少我是答不上來,不過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嘗試。

寓森

拉康思索--「假我」與「欲望」

我們都是「假我」,無止境地重複著不可能真正實現的「欲望」,像薛西佛斯一樣,不斷地推著無法停留在山頂的巨大圓石上山。

搬家到@ngengkatw

藝術作品中有沒有台灣精神這回事?

最近幾檔大型收藏展: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國立臺灣美術館《經典再現》、《時代映像》收穫不少關注,這些部分經費來自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與類似計畫所衍生出的研究成果與展覽一時蔚為風潮,予人一股當代台灣人渴求歷史的印象,欲透過對前輩作品的再考察、再認識,追求某種不朽的精神。

馨文

[精神分析]不要一直叫人家去做人家本來就要做的事情

「主體化」是「做自己」,但不是獨立於他人之外的自己,而是在親密關係裡成為有慾望的人,有想做的事、有想吃的東西...... 其實,越親密的關係越容易堵死慾望,越容易讓人失去動力,讓生活索然無味。昨天個案討論中有位十多歲少女,功課變差,厭食、沒有朋友,沒動力。

陳姸名

《推》馬奎斯和我們時代裡的行動者

這些懷抱著希望、書寫著寓言的人/深刻感受我們仍有權相信.../創造一個新烏托邦並不遲/一個無所畏懼的生命烏托邦/在那裏,沒有人可以決定別人的生死/在那裏,愛與幸福是真實可能的/在那裏,被百年孤寂所詛咒的族群.../終於獲得重生的機會--01:40-2:22 @ 《馬奎斯如何成為馬...

Zoe

何謂「用愛心說誠實話」——談談如何理解,怎樣包容

(只是改個錯字為何這麼麻煩,隱藏重發!)其實,我想一個基本的道德原則是,沒有人能夠強迫誰為誰承擔生命的風險。所以指責人民不願為台灣人或中國配偶的非台籍未成年子女承擔風險,這個道德高地可能沒有那麼穩固。身為學社會學的人,我覺得社會學教會我的,除了指著人們的鼻子批評,或內心私下感慨大...

馨文

香港,作為一個字眼

註:本文為閱讀以下三文有感之隨筆:羅永生之〈「攬炒」是一種解殖運動 〉、與方川名之〈「主體性」的迷霧:叩問羅永生的攬炒解殖論〉以及安徒之〈世界視野與重寫香港主體性〉。學界很常提到「主體性」,做人要有主體性,運動要有主體性,在台灣我們很常提「台灣的主體性」,近日亦有「香港的主體性」相關辯論。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