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六個中國
梁啟智在 Matters 發起活動,鼓勵大家書寫大家認知的中國。坦白說,我的專業不是社會學,對「中國」也沒有什麼系統性的思考,翻箱倒櫃後,也只找到這些年來的片言絮語和雜思。小弟不才,惟有將這些年來的心路歷程拿出來獻醜了。一、我的混沌中國 先暴露一下年齡:我成長於殖民地末年,那是一...
荒凉而黑暗的旷野——我的两个中国
这是2020年我为参与“我的N個中國”活动而写的文章。因为我开始删除过去发的部分涉及现实中认识的人的内容,所以隐藏了原文,并在删减后重新发布。
小民的一个中国
到处看了看,似乎没有看到大陆这边的声音,虽然今天一大堆事情,但是还是摸鱼来写一通。估计没啥逻辑,直白平淡,和骈四俪六的作品们不能比不能比。东张 我是80后生人,小时候我们全家住在鸽子楼里,作为女孩子,我和我父亲在同一张床上睡到10岁。难道我们不知道这不好吗?
「被嫁接的自由」大陸人的苦澀向谁诉说?
台灣作家吳濁流曾寫過一篇小說名為《亞細亞的孤兒》,講述台灣日據時代的身份認同的迷失,台灣歌手羅大佑於1983年也創作一首同名歌曲,也表達台灣人同樣悲傷、苦澀、迷惘、徬徨等複雜的內心情感。台灣確實被中國和日本夾在中間,幾乎沒有什麼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機會,台灣曾經被日本統治長達50年...
疫情下的另类“同路人”
在全世界几乎都在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担忧之时,人们的生活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全然打乱。受制于自然的不可抗力,人们的生活被重新定义,人与人的关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原本少有交集的两个群体,可能因为重新被定义的生活,而擦出新鲜的火花,甚至惺惺相惜;本就足够熟悉的人之间,也可能因生活节奏与方式的变化,对彼此有了全新的认识。
中间派的双重思想与两难境地,以及中美港反抗运动的平行结构
对于美国发生近来愈演愈烈的暴乱,中国反对者团体的评价出现了分化,他们感到了一种情绪上的两难,通过分析这种情绪的成因,可以大致总结出在所有反抗及变革行为中大部分所谓中间派普遍的两难境地,造成它的体系结构,在各国语境下都普遍存在,且各国体系中的不同派别之间还有互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悖论。
“地摊经济”没什么用 除了说明中国媒体人的无赖
估摸着是经济不行了,媒体开始大肆鼓吹地摊经济。且不谈这次有趣的政策解读:占道经营不算作文明城市考察标准。这种向上负责还大言无耻地往外诉说的行为,真的让人迷惑。仅仅关注媒体的嘴脸,那些个电视主持人(比如白岩松),在他妈的帮助政府打压小商小贩时一副义正言辞的嘴脸,什么“美丽城市靠你我...
特色“精致利己”——两年前旧文搬运
“精致利己主义”这个词近年来突然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称别人或自称为“精致利己主义者”。“利己主义”这一似乎不怎么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也在慢慢赢得自己的市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老口号倒是显得有些魔幻与愚钝。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之间的争论历来属于哲学或社会思想范畴,注定...
我的足球中国
(注:本文为重发版,第一版在5月22日发在平台上,但后来想加几张配图误将原文隐藏,方才发现无法恢复。故只得添加配图后重发一版) 读到梁先生的命题,首先想到的是余华的《十个词汇里的中国》。这是我那台在去年正式退休的Kindle上的第一本电子书,也是我所读过的第一本政治类的杂文集,同时亦是第一本所谓“禁书”。
21岁的我,正站在一个转折点上
从我们的世界,到他们的世界。我于1999年底出生在苏南的一个小城,父母都是普通上班族,挣着一份死工资。原先和我的爷爷奶奶一起住的,04年的时候买了一套房,15年又买了一套。运气好,都是在低点买进的,所以日子过得也还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让我遗憾的四个中国
一、乡土中国——被剥夺的沃土 小时候一段时间流行到香港澳门这些城市旅游,但我似乎从来没有动过心。到后来决定到香港读书,行前对城市生活本身也并没有什么向往,别人问我为什么,我说“可能是香港缺少农村吧”(来港后渐渐了解到了香港人为保育所剩不多的农村所做的努力,才发现自己对香港理解的片面)。
方庄见闻录 2
教学篇 老师们的日常生活从6点起床开始,洗漱、吃早饭,7:20学生入校,早读,8:40上课,11:10放学。下午2:10分上课,4:30放学。上午三节课,下午三节课,原本一个老师一天上三节课,但是由于疫情,现在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不止。学生每天早上进校门要测体温,上午课间测,中午放学...
我試著了解中國的過程
上一篇討論何謂假新聞、真新聞的文章裡,仔細想想我要表達的很簡單,就是身為一個沒有成長在中國的脈絡之下的人,看中國總像是隔著一層毛玻璃,沒有辦法很好的去判斷、看待中國新聞的真實與否,也無法真正去理解背後的問題與意義。或許我永遠都只能在概念上努力接近,而沒有辦法真正進入那個脈絡理解。
社區活動總結:我的N個中國
感謝大家參與社區活動「我的N個中國」,活動已於昨晚十一時結束,合共有75篇文章標註了 #我的N個中國 。Matters會按活動規則獎勵頭20名文章的作者: 中文互联网中“讨论”的消亡 沙丘研究所 950我的八個中國 梁啟智 930在我眼中的一個中國 橄欖泥 437 出柜之后:被处...
父後鄉愁
圖/少年加穿越黢黑的長夜 你仍捲曲著 你的鄉愁 如果憾恨 難以抹平,那 就頷首告別吧 另一個時空裏 我願久久 是流浪的風 是你靈魂背脊上 燐火的翅
鑰匙(Death In Every Way)
圖/少年加打開一個地獄 或鎖上 一個天堂 都關乎多次元解方 先知無語 任獵手與獵物之間 重複搬演 那則寓言 那搔短永恆名字的人啊 請別再用千聲一律的密語通關 請告訴我 海隅命運的索解 我不信 僅憑島嶼的經緯 可以垂釣起 海的智慧
社區活動提案 : 我的美食中國😍😍
我沒有去過中國,對中國的印象就是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紫禁城。身為吃貨的我,最愛吃了 !😍😍😍 想要寫一些我心目中記得的中國美食。海底撈對中國最有印象的就是海底撈,可是台灣的好底撈好貴阿~ 雖然服務很好,但是總感覺沒有吃到那個價值。
我的一个中国
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2017,邱志杰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国,世界上也只有一个中国,这是一个很可惜的现实。生于1989,年过而立的我现在终于能够确切地说出来,我从小成长的地方、对国家产生认识和了解的思考以及我在中国的亲戚朋友们,他们,全部,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中国。
記錄:我曾經在台灣遭受到的惡意
前言:鑒於我在Matters上還沒有正式的自我介紹,加上這篇文章有這方面的需求,所以正好借用這個機會介紹我自己了。我出身在民國84年的中華民國台北市,在台北讀了一年小學。之後我隨父母前往我父親的家鄉、我父親工作的地方——上海,開始生活。高中畢業後,我考至北京一所高校學習 新聞傳播學。
一个海外华裔对于中国的印象转变 (我的N个中国)
其实一开始也没有想要参与这活动,毕竟我觉得这个课题有点敏感,我太喜欢被卷入吵吵闹闹的政治立场的议论。但是都已经好几天没有灵感发文了,想说当着这是记录历程的方式来写一写,应该不错。所以,大家再往下读之前与大家声明,本篇纯属于我的个人经历、感受、与想法,并不代表任何社区和群体的想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