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漂流》── 沈澱在社會的最底層
在世界各地,貧富懸殊加劇,在不同的地方都會有著隱形貧民窟。相信很少國家會完全沒有露宿者的身影。他們活在城市中,卻又活得不像城市人。

日本街頭為何看不到乞丐?
處理乞討問題,從來不是依賴自尊心、自我覺悟。依靠法治解決此問題的日本或許是一種參考範例。

我就睡在這片地
16度C的臺北,學生如我們,穿著蓬鬆的羽絨外套穿梭於捷運站和公車站間通勤;上班族正塞在擁擠的高速公路上,聽著廣播裡最新發行的流行歌曲,也許是氣溫使然,人們的思緒逐漸剝離了日復一日的學習或工作,開始盼望著寒假、春假的到來, 在閒暇時不斷想像圍爐夜話、溫酒煮茶的愜意。

被忽視的角落
一場疫情,揭露許多平時被忽略的角落,也願更多人們懂得用感恩感念的心境來面對與傳播正能量。

《窗邊故事集》短篇小說—中午(上)
寫在前面: 這篇小故事,我分成「上中下」三個部分寫完,這是我好幾年前寫的。動機是當初看到公視有關街友的紀錄片,當然有些是自己內心的感觸,一些對社會底層中在混亂中求生的一些小小冀望。而養老院的部分,是有感於自己的奶奶在生病的那段過程中,到最後住加護病房,而後轉住療養院後,又再度送去...

【閱讀筆記】他們是街友 但別忘了他們也是人-《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七成的街友有工作,九成非自願」,這樣的數字,恐怕與不少人的想像衝突。除了被貼上好逸惡勞的標籤,常常必須面對「有就好了,還挑?」的目光,甚至連被性騷擾等不合理的對待,「好像只要套在街友身上,就突然合理了。」然而,我們似乎都忘了街友其實與我們沒有那麼不同,或許只是運氣差了點。

【閱讀筆記】連安心睡覺都是奢侈 關於印度女性無家者-《邊緣印度:那些被隱藏的故事和女人》
她們很少是為了工作而上街,反倒是上街後不得不找工作維生,卻也頂多只能當幫傭、清潔工,或撿破爛等,許多人亦仍靠乞討為生。那麼,她們為何來到街上生活?都是像拉普爾的太太一樣,跟著丈夫遷居至此嗎?還是背後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如果無家者是弱勢,那女性無家者更是「弱勢中的弱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