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溫柔的開端(上)
當我們很在意自己是否「做得好」時,我們是聚焦於自己。所以無論我認為自己是「好媽媽」還是認為自己是「糟糕的媽媽」,都仍然是關注自己做得好不好,若不是沾沾自喜,就是自憐自艾,因此也就沒有心靈空間去真正認識孩子。

自主學習之旅|我要做「什麼也不做家長」
我不要做「怪獸家長」,也不要做「直升機家長」,我要做「什麼也不做家長」。為什麼?

自主的心靈
我讓你退出學校體制,在家自學,不就是希望你能夠在自主自由的環境中,認識自己,明白自己的需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什麼嗎?

外在的獎賞VS內在的力量
透過這一類做法,他們是「培育」了孩子們比較和競爭的心態,促使孩子們將自尊建立於外在的讚譽、獎賞和認可,而他們稱這個為「追求卓越」。

儿童共和国
有趣的是孩子们的选择非常清晰。这和众多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生乃至成年人对自己的真正志趣茫无所知的情形适成对照。
写在“神兽归笼”的日子里 —献给孩子们
这种强制性的学校教育体系并非自古如此,不是源远流长的人类传统,而是一个历史并不悠久的错误。一旦我们明白了它的源头、本质和后果,这个错误是可以被纠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