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那場火還未燒完:走過抗爭烽煙的中大校園和三個學生的日常
這個專題是我由去年(2021年)年底開始的一個非虛構寫作計劃。我在幾個月之間一直跟隨着三個受訪者的生活,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尺度,書寫他們在看上去很壞的時勢下如何生活。專題在今年(2022年)的二月初寫成。因事忙而拖延至今才對外發表。不過是過了幾個月,世事又好像變了一個樣。

【四、迴響】那場火還未燒完:走過抗爭烽煙的中大校園和三個學生的日常
一場不知名的殺戮。不知名的人在不知名的時間殺死民主。而事後也沒有知名的人出來承認責任。就連殺戳的原因也不存在。

【三、呼吸】
「本來大家臉上都沒有口罩。疫情開始前,大家戴上了黑色口罩。疫情開始後,大家戴上了淺藍色口罩。現在就變成全色口罩。」

【二、餘震】那場火還未燒完:走過抗爭烽煙的中大校園和三個學生的日常
我問到 Ann 由2019年尾到2020年初的感受,她答,很多事都不記得了。翻看手機,她當時因為害怕留下記錄而沒寫下甚麼,相片也沒怎麼拍。整段時間好像變成一片空白。內容並不存在,因為存在本身就是罪名。

【一、裂痕】那場火還未燒完:走過抗爭烽煙的中大校園和三個學生的日常
「你知道這些時候,不會有時間看手機。休息時我才有空,見 WhatsApp group 內很多訊息。」這時其中一個人打電話過來問 Ruby:「依家有冇嘢做緊?(現在有沒有事在做?)」她答:「做緊嘢呀,啲人話聽講警方過多陣可能清場,大家都唔知點算好(正在做事呀,他們說警方可能過多一會清場,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辦。

【前言】那場火還未燒完:走過抗爭烽煙的中大校園和三個學生的日常
2021 年初秋的香港中文大學,空氣特別香甜。

蔡子強接受01訪問錯判香港民主死因,但是本土派內的本土右翼有資格恥笑嗎?(上)
蔡子強接受01訪問,定調2019年的民主運動策略失敗,從一開始已經大錯特錯?不過沈旭暉對蔡子強於01的訪問的批評也不對!究竟蔡子強和主流泛民30年來的策略錯在何方?若果,歷史有如果,蔡子強和泛民的當年的策略正確,香港民主運動會如何?

悼念八九六四,建構本土民運
作者按:二○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清晨,香港中文大學彷效香港大學及嶺南大學,在無事先預警下將,清拆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新民主女神像」,並移離校園,下落不明。筆者在二○一○年是中大學生會會長,負責協調「新民主女神像」落戶中大。本文來自自拙著《破解香港的威權法治:傘後與反送中以來…

今夜,哀中大民女:記憶與影相
之所以在今天選擇不照相,是因為我意識到「影相」作為一種媒介,在拍攝、傳播和觀看的全過程都會造成一種虛假的「在場感」。用相機看到的世界和眼睛看到的世界是非常不一樣的,反而會忽視現場的其他元素;而傳播到社交媒體會有「打卡」式的自我安慰——「我來過」;觀看圖片也會有「我知了」的滿足感。

两年前的记录
今天是国际残疾人日。想起自己两年前在公益组织---广州807创新空间(前身是中大公民社会中心)工作时,有过几篇文字,记录当时的活动。文章写得比较正式,但其中一些段落,回过头来看,还是融注了我对广州的不少情感。一眨眼,两年的时间,过得太快了……影像广州七十年,说给视障朋友听 ——“...

那些年,我待過的學生會
中大新莊「朔夜」記者會,圖片來源:香港01有一件事是我很少跟人提起的,唸大學那幾年我上的莊是學生會莊,至於是哪一所大學,就容我按表不下了。少提起,是因為我並不是走在最前線的,當年不是,現在更沒有,在任最後那一段時間還因為掛住拍拖而荒廢了會務呢,所以我不是今時今日你們看到的那種願意為社會拋頭顱灑熱血的青年。

出走中大一整年
中大保衛戰整整過去一年了,我的相冊裡已經充斥著我喜歡的排球少年和各種電影電視劇圖片,一年前我的相冊裡,全是各種反修例時評文章選段和新聞截圖(然後在數次過關怕被關小黑屋被很不捨的刪除)。坐在舒適安逸的家裡,完全難以想像一年前我的生活充滿的是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