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魔灯:康德的幽灵
使用德语康黑术语集机翻

【哲學的重大辯論 Ep. 3】Aristotle vs. Kant on Epistemology and Ethics
亞里士多德與康德的知識論與倫理學

迪娜・埃蒙德茨(Dina Emundts)《经验与认识:黑格尔的现实性理论》|引言
使用德语康黑术语集机翻

寫作的自由,心的自由—董啟章的讀書筆記
文學的本質是心靈的哲學

康德的哲學立場如何規定他的心靈觀(四)
心靈是否存在?作為康德哲學心靈觀的小總結,他的看法可能會令我們有點失望。

康德的哲學立場如何規定他的心靈觀(三)
康德在他的存在論與知識論立場下,到底是如何處理有關心靈的問題呢?在他架構宏大的理論下,首先需要理解他在人的認知能力分析中,給予「理性」一個怎樣的地位,以及「理念」作為理性的認知對象又是什麼。在此進路下,方能了解心靈作為傳統形上學問題的一座大山,是如何在康德的理論下被系統性的處理。

康德的哲學立場如何規定他的心靈觀(二)
當談到康德的哲學立場,很多時我們只集中於先驗觀念論的知識論立場,而忽視了其實他經驗實在論的存有論立場。

康德的哲學立場如何規定他的心靈觀(一)
康德建立了一套「主體為自然立法」的哲學,而心靈作為源遠流長的重大形上學問題,當然是他要處理的對像之一。那他的知識論立場「先驗觀念論」和存有論立場「經驗實在論」如何規定了他對心靈問題的進路與立場呢?

從《移動的批判》到《世界史的結構》:柄谷行人改寫歷史唯物論的嘗試(四)
有論者認為柄谷行人為了完成《世界史的結構》的命題,過份誇大了過分誇大了交換活動的作用,試圖以此為基礎來解釋人類社會形態的整個演進過程。然而,就忽視了人類生活的真正基礎—生產和再生產,把交換活動當作是最基礎的人類活動,犯了以己度人的錯誤。

從《移動的批判》到《世界史的結構》:柄谷行人改寫歷史唯物論的嘗試(三)
在《移動的批判》中,柄谷行人在理論批評方法上比德希達再行多一步(縱然德希達稱解構並非一門嚴格意義上的方法),就是在文本外部中不斷引入「他者」的位置和觀點,他甚至認為,唯有在思想系統內置入絕對的他者,才可能構成普遍的命題。

從《移動的批判》到《世界史的結構》:柄谷行人改寫歷史唯物論的嘗試(二)
《世界史的結構》是柄谷行人建構自身理論體系的開始,以「交換模式」取代「生產模式」作為整個歷史理論的下層建築。他認為唯有透過這視點之轉變,才能掌握整個世界史的發展,開顯其中的結構。

從《移動的批判》到《世界史的結構》:柄谷行人改寫歷史唯物論的嘗試(一)
柄谷行人兩本大著 —《移動的批判》和《世界史的結構》,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更新的重要嘗試,亦是筆者二十出頭時,最迷人的一段理論學習經驗。

筆記: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中的「二律背反」(Anitomy)
哲學家會「造理論」和「用理論」,造理論的部分通常都較抽象和難讀,要咬緊牙關捱過去。用理論的部分則變得相對易讀,讀懂的話亦能倍感精采。讀康德的二律背反,大家要緊記時常回溯他先驗觀念論的立場,則能夠在理解他對四個命題的推論外,感受這部分如何與他整個哲學係統環環相扣。

筆記: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中的「理性 — 觀念」(Reason - Idea)
讀康德毫不容易,他的理性在不同地方有不同涵意,今次筆記所寫的是比較狹義的涵意,見於〈先驗辯證論〉的開首部份。

谷澤正嗣:康德政治哲学中的革命与启蒙
是否存在一种康德式的自由主义
政治是高明的騙術 得手便當選
我認識的S前同業和外表裡不一政客都是騙徒,至於高不高明呢?如果能當選,就代表騙術得逞囉!

關於間接結果優先的道德
古希臘廢話式辯證法討論一種特殊情況下的道德,作為後康德主義語境下「個人道德」的前提。認為對現實經驗的直覺判斷即是「邏輯」的人可千萬不要點進來,我們的認知是絕對無法相容的。
柏拉圖說,他很煩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流行的:「柏拉圖説過……」「大哲學家柏拉圖説過……」的句式,後面套著的十有八九是十幾年前的情感網站才會出現的雞湯文。

讀書札記| 自在之物這個東西
康德的自在之物是個東西,不是個概念。就不引用了,當個隨筆寫,有同行來舉證挑錯就好了XD

激进善的平庸性|附:批评罗翔
跟随康德关于形式/内容,形式/物质,形式/对象的一系列区分,我们可以讲,伦理所指的正是道德律令本身的形式必须成为物质。伦理(或道德性)在此是形式与物质之间的 différance,是驱力(病态的)与非驱力(伦理的,形式的)之间的 différ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