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二戰「神明擋炸彈」傳說史實與真情(下):黑暗年代需要光
澎湖常見的「二戰觀音接炸彈」傳說的共通特點是:(1)講述者經常避稱「自己親眼看見」,托稱為「他人看到」,如其他村里的居民,或「查無此人」的美國飛行員。(2)觀看距離則為「遠遠看到」而非近觀,解決了交代細節的難題。(3)神明形象通常是模糊、象徵的「白衣女子」,賦予聽者觀音大士的想像。
模型盒玩|「日本帝國海軍-零式艦上戰闘機五二型」太平洋戰場的最終章
今天來開箱太平洋上的傳說!
敗戰?終戰?Docchi?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接受《波茨坦宣言》,同意無條件投降。日本昭和天皇在 8/14 親自宣讀《終戰詔書》並錄音, 8/15 向大眾廣播,後稱「玉音放送」,這個日子在日本被稱作「終戰紀念日」。然而,有論者主張「終戰」是粉飾太平的說法,應該承認戰敗的歷史而作「敗戰紀念日」。
五眼聯盟太平洋戰略布局 世界兩大陣營對峙成形
澳洲與中國貿易戰如火如荼,但貿易戰背後是海權爭霸的佈局,吉里巴斯軍港將可能駐紮中國潛艦奇兵,佔據太平洋戰略中心。面對這樣的壓力,五眼聯盟並不同調,紐西蘭採用綏靖政策,不希望五眼聯盟成為抗中聯盟。拜登G7將以乾淨能源產業鏈對抗中國一帶一路,世界兩大陣營儼然成形。
舊日本帝國海軍(IJN)的須式探照燈是什麼?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國海軍大量編組見張所跟防空砲臺,通常會有聽音機、探照燈、測距儀、望遠鏡、高射砲這些裝備。而探照燈在原理上屬於高功率電弧燈,讓我特別感興趣。至於須式探照燈這個古怪的名字,就更有趣了。
南洋廳、南方想像、南進台灣
本文從「南洋」作為地理名詞的歧異出發,再談及日屬台灣攝影中的南方想像與《南進台灣》這部國策紀錄片,從中分析日本帝國迥異於西方的殖民結構。
擊沉日期可能被寫錯的江差丸
《2010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提到「...…(1945年)7月11日美軍軍機炸沉停靠高雄港的澎-高交通船『江差丸』,是日起馬公與高雄間海運中斷」,不過美國海軍、陸軍的戰機在1945年7月9日到12日,根本沒有飛到高雄港、左營軍港一帶轟炸,只有在7月11日在台澎之間的近海掃射小船。
索羅門群島斷交採訪後記:島鏈破口上的科學家、漁工和二戰遺址
(本文原載於台灣的「中國地理學會」平台,圖文並茂版請點擊鏈結)(關於太平洋島國在疫情中成為強權外援戰場的動態,端傳媒會員可參考這篇報導) 2019年9月底,台灣與索羅門群島斷交後五天,我搭乘紐幾內亞航空(Air Niugini)在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
《聲旅漂流:印度尼西亞》婆羅洲的記憶
「我們自身遠比我們猜測的更豐富。我們的心靈有自己的黑暗非洲、蠻荒婆羅洲、亞馬遜盆地。它們那巨大的幅員繼續等待著被探測。」------ Huston Smith 休士頓·史密斯《人的宗教:人類偉大的智慧傳統》卡普阿斯河(Sungai Kapuas)加里曼丹島(Kalima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