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日書
七日書
地图背面
地图可以沿着时间展开,再折叠进我的记忆中。
邂逅里昂
那是一次没有预设、没有计划、没有期待的旅程。我甚至不知道这趟列车会带我去一个怎样的城市。

出差伦敦
新疆的火、郑州的厂、上海的乌鲁木齐路,德黑兰的街、基辅的停电、硅谷的模型、伦敦的广场。它们不在同一纬度,不同宗教、不讲同一种语言,但它们在那一个月、那个冬天、那个时间断层上,同时撞进了我的生活。

浅草流年
传说当年两位渔夫兄弟在隅田川撒网时打捞起一尊观音像,于是村长在现址建立庙宇供奉,自此香火不绝。经历数次战火与重建,如今的本堂为战后重建,雷门、宝藏门则成为今日游客最熟悉的地标。

上野公园
明治维新后战火摧毁了寺院大半,后来改建为公园,成了日本第一批“近代公园”之一。战后的年代,上野也曾是漂泊者聚集的地方,生活艰难的人在这里栖身,如今却再难看见背着全部家当的流浪者。

银座役所
银座原来是江户时代的铸银地——名字就叫“银座役所”。以前全是艺伎、剧场、文人活动的地方。所以难怪这里哪怕最角落的巷子,都透着一点精致。

利根川边
几百年前,它原本是流向东京湾的,是德川家康亲自下令改道的。为了防洪,也为了让江户城能拥有更安全的水路。于是整条大河,花了几十年,改成了如今注入太平洋的模样。

告别之地
一杯白开水,胜过过去的咖啡与啤酒。

照我以往
我还在电车上静静坐着,窗外没有鸽子,也没有阳光,远处的灯火被甩开,带我驶向黑暗。
我的书房
妻子总是调笑我,说科学的背后是神学,我对此深以为然——信仰和理性,并不冲突,甚至相互成就。

看着窗外
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钟摆的声音回荡在屋里,仿佛记录着她的一生,也记录着我与她的短暂相逢。她的目光依旧停留在窗外,鸽子仍然在天上飞。

有心无力
让我难以面对的,是对她的晚年生活始终存有遗憾。

借喻自照
我的怯懦,在于从来没有过付出,甚至不想写出自己的亲身故事。

残阳荒歌
这片土地曾经承载着无数人的生活,如今却像被时间抛弃了一般,连风都懒得吹起一丝尘埃。

时光之门
而我,也将在这样的回忆交错中,感受到时光如流水,带走了一切,却也悄然回赠了一切。

家族痕迹
这些照片,保留了家族的痕迹,也是我自己的故事。

关于归属,关于自己
这七篇文章是关于家族、归属与自我的探索。漂泊多年,终于有了些许归属。故乡的街景、外公的沉默、乡村的鬼火,都是时间留下的残影。我相信鬼,也敬畏鬼,但从未见过鬼——直到回望过去,才发现它们一直藏在记忆里。而人,比鬼更可怕,能夺去家园,拆散羁绊,令一切归于虚无。
迎来“新生”
在某些传说里,新生命降生时,灵界的存在会短暂现身,它们可能是祖先的灵魂,可能是守护神,也可能是尚未完全离去的另一个灵魂。

走出“鬼门”
如今,我终于走出了自己内心的鬼门,找回了生活的掌控感。这是一场去政治化的自我疗愈,从对社会责任的执着,到专注于个人幸福与心理边界的重建。

苍原鬼火,寂静无声
多年后,村庄变迁,田埂消失,外公离世,祖坟也已迁走。那些夜晚的惊悚故事,如同乡村的旧景,逐渐湮没在现代化的尘埃中,成为无法复现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