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第二日,辣
以前我不吃辣的,但自從前些年診斷出憂鬱症,我開始嗜辣。火氣衝腦,汗淚狂流,那刻,終於感覺自己活著像人。
台灣人吃辣少,一開始,在外邊吃飯時,只能請老闆加點辣油提味。後來覺得不過癮,為了省點麻煩,每次都會主動和老闆說,請幫我加大辣,越辣越好。各店老闆初次聽到,時常愣住,會說,這樣很辣喔,我都回,沒關係,再加。我常去的那家賣炒飯的,那服務員姊姊每次看到我,就會說,Hi,大辣來啦。
沒想到大辣這詞,隱隱約約成為我個人在這條小吃街的形象,這是人生之中從沒想過的。無形中在身上多加上一個標記,說實在,有點驕傲。
咖哩飯要大辣,鴨肉飯要大辣,炒飯要大辣,炸物烤肉要大辣,涼麵河粉大辣, 街邊牛排大辣,麻辣鍋理所當然辣上加辣,但便當有時沒辦法請店家加辣,只好自己買瓶辣油解決。所以現在,我對辣油也有點研究,底油最好選花生油,菜籽油次之,再摻點花椒油增添香氣,大紅袍、青花椒最好各半,也有些會加點芝麻,雖香,但口感差點,我不太喜歡。千萬別買辣油裡有小魚乾等輔料的產品,那是邪道,只配配白飯。
我敢說,在台灣人裡論吃辣,在怎樣我也算得上好手,就算不是千中挑一,至少也是百裡挑一。但幾年前去了一趟四川,首次在成都用餐,聽了青旅櫃台小哥一頓胡扯,去了省政府對面小巷裡的某家串串,那龍門陣直占了人行道一大半,白煙竄出店門,燻得雙眼微微流淚。那時,我雖對四川抱持敬畏之心,但也對自身吃辣實力有點自信,那不吃個中辣吧我想。我對服務員說我第一次來四川,吃哪個辣度比較好?沒想到她聽我外地口音,說,就點個微辣或小辣吧,太辣外地人吃不來的。
她分明瞧不起我嘛,我有點不服,但同行朋友平常不吃辣,我也只能免強答應,心理默默冷笑,哼,這算什麼?只能和服務員說,那來個小辣吧。去一旁冷櫃拿點串串,回來時那大鍋已擺在桌上,濃稠鍋底如練蠱般一泡冒上趕上一泡,隨便拿了點串串開吃,燙了幾下,一口下肚。
媽呀,真辣!第一口就認輸,在絕對強大的敵人面前,自認多麼強悍都沒有意義,皆須彌芥子。
吃啥我現在已經忘記大半,只記得熱汗直冒冷汗直流,那時還留著平頭,手往頭上一抹,汗水一彈四處飛舞。
煮好的肉要泡在油碟裡上上下下好幾回才能去點辣,不一會兒那油蝶又充滿辣椒,一點效果都沒。但油碟是要另外加錢買的,一罐十塊,只好又付錢買了一罐,為了去辣。那一刻,自尊心遭受強烈打擊。
大約一個禮拜的時間在川渝一帶行走,每天至少總有一頓吃辣,自認提升了點吃辣等級。
回到台灣後,我尋尋覓覓川味,沒想到地道的不多,多受台灣口味改變,麵不夠筋道,或湯頭沒花椒味,不夠香麻,不然就一股子化學花椒油味,只麻不香。直到某天偶然在小巷裡找到家川味牛肉麵,聽老闆娘偶然冒出的方言口音,一問之下,她竟是重慶人,我心裡一高興,就和她說,來碗牛肉麵,大辣,多來點花椒。
是熟悉的川味,雖然那麵條實在沒辦法還原四川當地的筋道,但我已很滿足,尤其是那不知道洗了還是沒洗的大腸頭,實在很有當地街頭風味。
有一陣子幾乎每個禮拜皆去她那兒吃牛肉麵,每次皆點大麻大辣,她看到我就知道我要點啥,也和她漸漸聊上幾句話。有次我們聊天,她說,你怎麼吃那麼辣,客人裡沒人吃那麼辣的,我回,但我之前在四川吃的比這辣多了。
不,我們重慶人也很少吃那麼辣,你這樣吃,會把身體吃壞的,她說。
聽她這樣講,我心裡一愣,怎麼可能?姑且先不論吃辣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我衡量一下,這牛肉麵辣度實在比不上我在重慶吃的任何食物呀,怎麼回事。
當初四川一行那當地食物之辣帶給我的印象實在難以磨滅,是我變強了還是四川人變弱了?這不太可能吧。難道平時四川人也不經常吃辣,吃辣也是偶爾一次嗎?這疑問放我心中也一陣子了,沒有解答。
這島既濕且熱,越熱越要吃辣,越辣越是活著。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