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徒手記(十三)
已經連綿三周的雨,終于開始放晴,雖然不知道陰晴之間,到底會有什么樣的天氣,但人生總還是這樣,堅持下去,總會能夠有平衡的時候。
這段時間不算太長,可經歷的事情多,也就能體會到時間的相對論了。生命在不斷遇到的事情中,碰撞震蕩,讓原本沉默的鋼鐵,也發出本應有的聲響。
這段時間看的是《近思錄》,其中常常辯論所謂性理,又有各種格致修誠的次序問題。這讓人想起學術的發展,總會進入一個繁瑣細碎的階段。那些天才一樣的學人,在這些問題上耗費自己的精力,像近代科學從實用開始,卻逐漸要向那些不是感官所能直接發現的現象上轉移。我讀書不夠,很難評判,可我想對于孔子所提出的儒家學說來說,可能在孔子的時代,反而更容易讓學生進入他所期待的層次。正如在喬達摩·悉達多決定傳法的時候,佛教的道理,也并沒有需要更多辯論取舍的余地。這些人類歷史上的天才式人物,他們所得出的道理,總是很切實,很平易,那些學生需要的只是跟隨,然后自然而然就達到了師長所看到的邊界。
可對于后世的人來說,卻并不是這樣,他們在知道了那條界限后,還發現了自己和終點出現了一條鴻溝,到底該怎么跨過,每個人都有了不同思考。如果再加上,和其他有不同終點的學派爭鳴,那就讓這種跨越方式的選擇,有了更多不得不有的界定和限制。當孔子的儒學,喬達摩·悉達多的解脫,有著無限大的外延內涵時,也就意味著,每個學生,無論賢愚,都能找到自己的路。等到后來的學者不斷精深鉆研,也就意味著路越來越窄了。
上面其實是讀書的想法,暫時記錄在這里。
如果說學徒生涯,大概這就是又一個必然的坎兒吧,人生不能總期盼不出現任何風波困難,尤其是一個新人,進入到一個新的領域,遇到了一些新的同事。總要有接觸,總要有協調,總要讓彼此熟悉,就像我剛剛登上一倆通勤列車,每個人都要再次調整位置,我也需要適應車廂里的氣味和感覺。當我們每個人都明白了彼此后,那也就可以找到自己位置,無論是喜歡,還是厭惡,或者最平常的相安無事,總要到這里,才會形成新的平衡。
這些天也將心里的煩悶和一些人說了說,雖然現在也有想過,這樣是不是顯得軟弱和無能,可后來卻又想,如果自己本來就是這樣,雖然應該更堅韌,但展現真實,也未為錯。古人說誠心正意,是達成修養的第一要求,如果不能誠心正己,又怎么能夠讓自己的心恢復平靜。記得《大學》里對此解釋得十分平易,里面說: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從這里說,我所憂慮的事情,我所努力的行為,我所竭力想要自己融入其中的想法,其實身邊的人,未必都看不出來。如果還是出現任何問題,并不是別人都是傻子,只是我的努力和誠心還不足夠。這也是為什么,前人總說,不能把控的,就不是我們該后悔憂愁的,我們應該做的,都是我們能做好的。按照王陽明的說法,那就是我們的心,只要我們的心愿意,那就一切都在心之中。
和輝哥談話的時候,他的臉上總帶著笑,這是他人生經歷后的磨練,他所遇到的事情一定要多過我,這才讓他能夠更好地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小梅也是如此吧,正如我剛來時所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只有慢慢熬過去,才能從痛苦困難中,汲取力量,得到平靜內心的勇氣。
菩薩說,要安穩不動猶如大地,要靜慮深密猶如秘藏。這或許就是人生的一種態度。
不要強迫自己去做不符合自己性格的事情,而是要看到自己內心那種對善的向往,順勢而為,充而用之,則無所不能,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還想到一件事,不妨也寫在這里。可被打岔,卻又一時想不起。啊,對了,是關于聽取建議的事情。
前些天剛剛想過,隨著年齡漸漸變大,也就越來越少聽人對自己說些意見,尤其是那些批評。有多久沒人直言不諱地指出自己的弱點了?可能很久了。這當然不是自己意見完美到沒有缺點了,只是每個人都明白謹慎言語的道理。
不過就在近幾天,得到大武哥的意見,雖然不算是什么大事,可也是很關鍵。任何契機,都是來自于這樣的沒想到,我們對于上天的祈禱,未必沒有被聽見,可我們自己又聽見了嗎?
抄一個老笑話。
說有一個信徒在洪水中,接連拒絕了三艘船的營救,說他已向神祈禱過,一定會來救他。
天空則傳來神無奈的聲音:我都派三艘船了……
我們要聽見的就是這三艘船帶來的訊號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