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線

弓長先生
·
·
IPFS
·
但多數人對界限的誤解:我設立界線,就是自私、就是切斷關係。
貓?

前陣子老闆在外地打拼,我工作的時間跨入了用餐時間,資深男女跟新進人員說:「吃飯時間到了,你要吃什麼」

新:「我還不餓,我要等阿爸工作完一起吃」

資深男女:「你這樣阿爸在工作,沒東西吃很可憐」新進人員:「阿我就還不餓,又不是沒東西吃」

新進人員跑來敲敲門:「阿爸,阿公阿嬤說時間到了要吃飯,我就不想吃」

我:「你會餓嗎?」新:「不會啊!而且我就說我想等你工作完再吃」

我:「好啊!沒問題。只是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新:「阿公啊罵就說阿爸在工作我沒東西吃這樣很可憐」

我:「你會覺得可憐嗎?」新:「不會啊」

我:「那就好」「如果阿公啊罵這樣說,會讓你不舒服,再讓我知道。」

新進人員點點頭

我:「如果待會我還在工作你餓了,你再跟阿公啊罵說你想吃什麼,請他們幫你買,或是來跟我說,我幫你訂外送。這樣你可以接受嗎?」

新:「可以啊」然後他就跑掉了

自我價值感是我對自己的看法與感受。

當別人對我的決定有了評價,很容易在觀點形成侷限,進而對自我產生懷疑。

長輩對新進人員感覺不餓,有了「很可憐」的評價,很容易讓孩子覺得「一個人很可憐」。

所以,我才問他:「你會覺得可憐嗎?」這個提問,是問他的渴望。讓他與自身連結,而不是透過別人對他的看法導致自我價值低落。


一直以來,不少朋友問過:「你不擔心以後新進人員在外面,沒有人這樣對待他?」

我始終的回答都是:「不擔心,因為這是他自己需要學會面對的。」

畢竟,家中仍總是有人無法這樣對待他。

對我而言,始終不幫他解決任何問題,但陪著他面對問題,用他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希望他學會獨立思考。

因為我沒辦法一輩子在他身邊幫他解決任何問題。也沒辦法一輩子陪在身邊。

最終是不想讓「家是避風港」單純成為口號,至少他知道無論遇到怎樣的挫折困難,我都會無條件的愛他、接納他、陪伴他。而不是只想著幫他解決問題。

如果連最親近的家人,都無法成為依靠,都還需要一直追求最親近家人的肯定、渴望被最親近家人的看見,這樣的狀態在自我價值上,是非常低落的。而自我價值低落的孩子,在外在行為上反而容易出現狀況。

而這也是我跟新進人員之間的界線。


當對方來意不善,依舊選擇善良,只是變成是一種逃避,而非真正的良善。但不代表我們要跟對方翻臉或產生衝突!這是情緒與情緒化的差異。也是界線的設立。

很多人一直想讓生活中的一切看似圓滿,其實容易陷入一種沒有尊重彼此的生命形態中,結果總是很累...越想突破這種窘境卻一直用自己習慣的方式處理與面對,往往越是造成更大自我衝突的不自在...

很多時候我們很難「接受」自己身邊發生這些事情或是無法調適。因為不想面對(跨越)但自己又要求自己要面對(跨越)。這是很常提到「接納理解」的課題。

因為還沒接納自己這樣的情況。

有些人問:「就真的不接納這樣的情況」,這就涉及了更進一點的課題:「是否願意接納自己的不接納」

長時間用別人期待的答案去回應這個世界,有多久沒有誠實地面對自己了。

試著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可以影響的事物上,而不是那些已經造成個人負擔的事物上。

這也都是為自己負責任。


一個被寬容被等待過的孩子,長大後才就會知道那是什麼,進而不加思索地給予應對。

關於界線:請擁有自己的感受,以及嘗試說出自己的感受,並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可以擁有清楚的界限。

但多數人對界限的誤解:我設立界線,就是自私、就是切斷關係。

其實不是的!而只是清楚責任歸屬,不為他人採取行動。所做的任何決定,沒有不得不。

也就是就算是不得不,其實不也都是自己的選擇?

很多人在另一個地方的誤解是,只說自己的感受,然後變成情緒化的宣洩,接著就延伸成情緒勒索。

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帶著怕傷害別人的心態而活。有時候,我們免不了會帶給別人不愉快,這才是人生。

我們不能無時無刻都在取悅所有人。

總會有人對我不滿,因為就算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因為無法滿足對方的期待。那是事實,但我能做的事情就是認真著眼於自己的生活,好好去愛身邊在意的人,而不是一直想著要滿足對方的期待。

因為那些期待也許是他們的不當期待,只是他們沒有這一份的覺察。


#7y6m生活日常

#100種寫字姿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弓長先生內觀者 / 敘事治療 / 非暴力溝通 數位宅男 / 曾經音樂人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拉一把

虛無飄渺的歸屬感

你想怎麼做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