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司徒華回憶錄》出版前言
在香港本土社會運動中,司徒華先生是其中一位舉足輕重的先驅者,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他積極參與和領導的幾個重要社會運動,從爭取合理權益、到推進民主的發展、為香港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影響深遠,他留下的經驗彌為珍貴。
《大江東去——司徒華回憶錄》是司徒華總結他一生的經歷和經驗,留給後來者的歷史見證。
早在香港回歸前夕,司徒華已經向家人和朋友,透露撰寫回憶錄的意向。一九九六年三月一日,他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集各地親人、敍述了一生參與的社會運動,以及得出的經驗教訓:又與他的兄弟姊妹,回憶兒時的經歷,逐漸形成回憶錄的雛型。往後數年,他廣泛徴求親人和朋友的意見、有系統地完善回憶錄大綱。在二零零四年正式宣佈不再參選立法會後,他得以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回憶錄的籌備工作。
在此期間,司徒華以分批、持續的方式,在報意專欄上發表文章,當中不少是他準備寫入回憶錄的內容。他又在《教協報》發表了多篇關於參與本土社會運動、創辦教協會等經驗的文章,並準備結集出書,定名《燈火闌珊處》,但到付印前決定擱置出版計劃,留其作為回憶錄的部分內容。
二零零九年初,司徒華決定在六四二十周年過後,正式下筆撰寫回憶錄,不幸的是,就在年底他證實患上肺癌。就算如此、他依然樂觀面對,根據已確定的大綱,詳細講述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與反思,並對全書的主題、寫作特色、岀版原則,作出具體而詳細的指示。同一時間,他應允「香港有線電視」的要求,拍攝電視版的回憶錄,這是文字版回憶錄的濃縮版本。
《司徒華回憶錄》共分六部四十二章,是家人根據司徒華的筆記、文稿、口述錄音,依照他的囑咐整理而成的。全書最後由其摯友游順釗先生審核,書後並附錄游先生撰寫的〈我所認識的司徒華兄〉長文,讓讀者能更立體而深層地認識司徒華先生。
木書相關內容獲司徒華多位摯友和葛師校友會觀塘分校六六年畢業班學生審閲核實,他們認真而嚴謹的工作,功不可沒。當然,回憶錄內容以司徒華的錄音和文字為準,作者的見解並不代表出版者的立場。對於以下新聞機構和司徒華摯友的協助,謹此鳴謝:馮以浤先生、林苑梅女士、歐陽榮生先生、陳維甯先生、韋行戈先生、朱耀明牧師、潘天賜先生、羅淑儀女士、陸慧英女士、譚美玲女士、鄺松炎先生、梁衍達先生、黃福佑先生、「香港有線電視」、《香港經濟日報》、《成報》、「亞新社」。
二零一一年六月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