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日文】「巴黎聖母院」的日文怎麼說?
【時事日文】「巴黎聖母院」的日文怎麼說?【巴黎聖母院即將重新開放】 法國地標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2019年4月15日遭祝融,木造的尖頂坍塌、中後部的木造屋頂完全燒毀。歷經五年多的修復、耗資超過7億美元,巴黎聖母院如今浴火重生,即將正式重新對外開放。

跨越時代的文藝復興──《鐘樓怪人》法文版音樂劇 (上)
這不是第一次台灣迎來《鐘樓怪人》音樂劇的巡迴演出了,2013年曾經來台演出的是英文的版本。這次有幸看到最原汁原味的法文版,說甚麼也不能錯過啊!雖然法文版沒辦法直接地聽懂,得倚靠舞台兩側(或下側)的字幕提示才能了解劇情進展,但對我來說這實在有點影響觀賞體驗,所以多少先了解背景及劇情大綱其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跨越時代的文藝復興──《鐘樓怪人》法文版音樂劇 (下)
這次的文章與其說是觀劇心得,更像是個以我個人理解角度介紹《鐘樓怪人》,也順帶科普這部音樂劇作的劇情背景與人物(不包括演員),所以它的篇幅略長,我粗略地分為上下,上篇著重於科普介紹,下篇則是補充。

【365天的知名壽星】法國戰神!戴高樂將軍!
國際社會上第一位闡述一個台灣、一個中國的先行者,戴高樂將軍可不只是一般軍人,他是永遠閃爍的恆星。

隨筆|祈禱
如題,只是一篇隨筆並附上聖母院照片

哲學家看聖母院大火
(亦見於《香港獨立媒體》。) [水巷碑銘]二零一九年四月,巴黎聖母院著火,全城震驚。「這是一場惡夢嗎?」有市民不禁疑問,彷彿新聞直播中的場面乃末日先兆。西堤島四周站滿圍觀群眾,有人祈禱,有人啜泣,有人跪地頌詩。消防員與神職人員排成人練,搶救火場中的聖物。

黃背心
[水巷碑銘]列維呼籲大眾捐款修輯聖母院,於其文末引用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中的名言,曰:「時間作則師,人民為工匠。」(Le temps est l'architecte, le peuple est le maçon.)他也許忘了,雨果還寫過一部《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聖母淚
[水巷碑銘]大火燒盡,英國保守派哲學家斯克魯頓(Roger Scruton)報上撰文,讚聖母院象徵住一個理念,因而不巧。那個理念便是巴黎,更是歐洲的靈魂。相比之下,他認為倫敦簡直不堪入目,石牆盡毀,教堂零落在浮淺的鋼筋水泥上。活躍於富豪圈的哲學家列維(Bernard-Henri ...

左右互搏
[水巷碑銘]也許在巴黎市民心目中,聖母院正是時間的圖騰。在大家出生以前,聖母院就安然矗立在巴黎市中心,伴隨大家成長,並將在大家撒手塵圜後,依舊見證住巴黎的子子孫孫,直到永遠。一九年的大火,除燒毀了建築的一部份,也動搖了眾人對永恆的想像。原來一時疏忽,就能幾乎奪走巴黎的心臟。
聖母院大火
[水巷碑銘]二零一九年四月,巴黎聖母院著火,全城震驚。「這是一場惡夢嗎?」有市民不禁疑問,彷彿新聞直播中的場面乃末日先兆。西堤島四周站滿圍觀群眾,有人祈禱,有人啜泣,有人跪地頌詩。消防員與神職人員排成人練,搶救火場中的聖物。無神論者與天主教徒此刻不再爭執了,文明浩劫當前,哀慟毋分彼此。

隨想:聖母院失火
2019年4月,擁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失火,一時間聚焦世界的目光,也牽動許多人的心。對法國人來說,聖母院是法國文化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歷史的見證者,因此當著名的尖塔燒毀坍塌之際,許多法國人泣不成聲。

法國夢 (一)~
大學時因為選修全校語文課程(法文),透過法文老師的介紹片面認識了法國,而讓心中升起了對於造訪法國的嚮往。還記得那時因為這個嚮往修習完一年語文課程後,還跑至外文系又認真上了一年的法文課,也因此認識了生命中挺重要的兩個朋友。兜兜轉轉12年,終於在2007年下定決心參與可樂旅遊的法國團...

《巴黎聖母院》克洛德·孚羅洛的悲劇
克洛德·孚羅洛克洛德·弗羅洛,人物出自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名著《巴黎聖母院》。他出身於法國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自從認識了愛絲美拉達後,他的行為逐漸偏執化殘忍化,最終導致了愛絲美拉達和自己的悲劇結局。克洛德·弗羅洛,在《巴黎聖母院》中作為宗教勢力的代表,是副主教男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