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曉
描述特教生家庭處境的電影,十二歲影后的超齡表現,一窺世間人情冷暖。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孩子,原來你(除了手機)什麼都不想要……
在我眼前仍然是孩童模樣的手機弟,已然老成到對暑假「無欲無求」的境界。據手機弟的敘述,他的父母也不是忙到沒時間帶孩子從事休閒活動的程度,只是將工作之餘的所有時間都花在手機上,導致孩子除了玩手機之外,也不知道可以做什麼了……

樱桃树、小马驹及黑奴
清末童话故事一则,为满清上海巡警总局查封一反政府恐怖机关时搜得——
自主學習之旅|支持15歲女兒退學的決定對嗎?
腦海中也曾閃過這類問題。我的回答是⋯⋯

除了愛,父母還應該給予孩子什麼?
成為父母是一條永遠學習的路程,很多事情等自己當了父母才恍然大悟。

當這世上有人讓你變成哥哥
那年,我加入了一對年輕父母的「詐騙集團」,完成「在短時間內形塑出一個二歲未滿的小哥哥」的任務。

該承擔的界線分清楚了嗎?
如果一直用這種方式資助他,他永遠沒有辦法靠自己生活,這些以愛為名的溺愛終究會把他害死。

罰單
過了一會兒,鄰居先生將我們的罰單送過來,我們每個人都戰戰兢兢地像是要揭曉得獎人名單般的緊張。

不只web3讚賞公民,更是讚賞(公民)家庭
一家人共同成為web3讚賞公民,支持馬特市並一同成長。

不讓孩子做家務,是愛還是害?
很多家長認為,把最好的給孩子是天經地義的,我們捱過苦就不應讓孩子捱苦⋯⋯

四格漫畫:換個角度想想
有的時候,我們都會碰到「嚴以待人,寬以待己」的態度,甚至,自己也曾經犯下如此缺乏自省的行為而不自知。很多道理,都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其實,只要謹慎一些,就能避免自己犯下曾經教訓他人的過錯。法律對所有人都有效,不是對「他人」審視,而對自己「免疫」。

媽媽的故事-【家長該如何一邊工作、邊帶小孩?大學教授郭葉珍,以及小村子創辦人4寶媽-高雅雪】
COVID-19(新冠肺炎或武漢肺炎)疫情大爆發,全球已有15億學生受停課影響,也有多國企業要求員工在家上班。一旦需停班、停課,家長該如何一邊工作、邊帶小孩?《親子天下》採訪妥善「番茄鐘」育兒法完成博士學位的大學教授,以及社會企業創辦人4寶媽,提供她們兼顧育兒和工作的心法。

烏蠅與捕蠅草的關係
〈注意:這文章轉載一段心事,文記用廣東港音習慣的口語而記〉 今日整理一些由GM(我家對外婆的簡稱)家搬回來一直沒有理會過的舊照,看見我沒有在現場(也是摵屎)看我粒女的一場表演。記起在她表演前一晚這樣一段對話。「媽咪,我地上次跳蜜蜂舞,老師改少少,所以今次我不做蜜蜂,要做烏蠅。

父母子女間的金錢關系
德法規定, 父母有責任支付孩子的生活費以及學習費直到孩子第一個職業訓練結業。

空酒瓶和安全套
六年級女兒第一次參加外宿幾天的團體活動。先生把我拉到一邊問, 你跟女兒解釋過安全套使用方法嗎?大大訝異的我說, 不需要吧?退一萬步來說, 學校從三 四年級開始教 認識你的身體/保護你的身體/男女不同性徵/性教育,而且記得每年都會複習。況且...我該如何開口?

一个月1000块生活费够吗
我看到的是家庭环境的失败。至于一千块够不够,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生活隨筆|為什麼我們會支持女兒退學?
如果你的兒女跟你說想退學,你會有什麼反應?

911-20年紀念與阿富汗政變的世界意義
911, 20年紀念前夕 美國撤離了阿富汗, 身為上千位在阿富汗為國捐軀的美軍眷屬之一, 在受訪影片中,最讓人感動的是愛國的這份心聲: "我丈夫不是我的。當我把他送去戰場時, 我把他當作美國的。他是我們所有人的 。為了這個國家,我願意讓我丈夫為國犧牲1000次, 而他也一定願意付出生命1000 次。

「教育」不要只孩子说“不”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带孩子上早教有一半其实是在教育父母。怎么理解这句话呢?首先说教育孩子的核心在于达成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目标,这一目标不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怎么做。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不只是父母传达的直接话语,除了言传,还有身教的那部分,因此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父母是否在主动教育。

吴亦凡事件和“阿里门”后,我们需要怎么样的男孩教育?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重视公正、平等、不伤害他人,不是因为这会给他们带来利益,而是因为它们原本就是对的,这是一个文明和良善的社会的共识,是我们每一个渺小的个体,能看到的希望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