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尋找湯德章
一個或許曾經聽過但不知是誰的名字,可能令人疑惑紀念他的代表性,但一切源自他人生經歷對應的台灣處境。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调查手记:生活的流域
我是那种普通的人,普通到会时常痛苦,社会时钟的指针往前拨,我的应对策略是遗忘。在人生粗糙的片段里,我花很多时间进行对遗忘的练习。

對話嚴飛:附近的田野,具象的聯結|圍爐 · CUHK
在宏大的社會轉型下,我更喜歡用非虛構敘事家社會學理論的方式描繪具象的人,只有通過描繪具體的個體的生命故事,才能更好的展現當代中國遭遇的種種困境。

對話梁君健:影像的田野,田野的影像 | 圍爐 · PKU&THU
影像已經成為時代文本,精準地捕捉了一切的易逝的與永恆的。

為何如此多道牆?
這裡借用澳洲原住民藝術家Wesley Enoch在2019年國際現當代美術館專業委員會(CiMAN)振聾發聵的演說題目:《為何如此多道牆?》(Why So Many Walls?)。最近感到灰心時,常常拿出口考前一天晚上為了口考簡報寫的講稿一看再看,無非是試圖提醒自己,曾經我們也…
社區茶記:金鷹鼎立
在鄰近黃金商場的祐漢第四街休憩區,充斥著一片熱鬧的景象:孩童嬉戲玩樂、越南婦女載歌載舞、伯伯切磋棋藝……而在休憩區旁的一眾商鋪當中,默默座落著一間已有四十年歷史的茶餐廳——金鷹咖啡冰室。金鷹的門面雖不突出,但也不難找,位於街角的電器鋪和海味鋪之間;然而,有時難不免會把它和位於同一側相隔三個鋪位的銀鷹咖啡飯店相混淆。

山事採集 | 三腳柱
清明時節,山上開始冒出各式筍子與蕨菜,是春夏之際的山林旬味。

《厚數據的創新課》讀後心得:習以不為常,理所不當然
「厚數據可以協助企業理解,消費者在接觸產品與服務時產生的情感以及內在脈絡,因此更能協助企業面對瞬息萬變的商業挑戰。」

山事采集 | 前情提要
在不靠海的山城小聚落,采集故事...

家就在這(home/here)《家的妄想》
從解構與後設的基礎下,《家》呈現了非常完整的作者策略:刻意暴露演出的幻象本質,拼湊又接合的舞台與影像,演出與影像互文又互有隱喻,可以說,這是一齣有著鮮明形式主義的戲劇,被安設於編劇與導演巧妙安排好的後設結構。

小鹿田調◆成龍-成龍溼地的前世今生
每見一次,就一再地提醒著他們,韋恩颱風所帶來的災害。

四場線上田野與寫作工作坊,開放報名!
歡迎在工作坊當中,與我們一同學習線上田野訪談與寫作的技巧!

聽說寫作這樣練1
據說「只寫自己是走不遠的」

置身苦難與陽光之間 2
第三天與第四天的調查筆記
湄公河對話系列引言
華語地區的民眾與湄公河流域關係千絲萬縷,可是卻有一種這麼近那麼遠的距離感,政治上的距離更讓人產生隔閡和紛爭。故此,我們便產生了製作本系列的概念。

对话建筑师朱文瀚:在农村田野调查三年,他的挣扎与信念 | 围炉 · CityU
图为孩童在坎儿井旁玩耍//由于技术问题,该文章于2021/4/16重新发布我选择采访文瀚是因为他作为一个90后建筑师,经历非常特殊且有趣。他在豆瓣分享过在广西几百个村落的民居调研和新疆农村的三年学术研究,并提及这三年内心所受的巨大震动。这让我觉得他与我们大部分年轻人所做的选择非常不同。

田野記憶(二)
離開醫院工作後,我依然住在花蓮的社區日式建築中,感受這個社區的氛圍與魅力。對當時的我來說,這個社區給我的感受是如此的新鮮和有趣。從來沒有離開都市來到鄉野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什麼是地方社區,什麼是深入田野地。在當時夏天的夜晚,我總是一個人騎著單車在花蓮市區閒晃,喜歡沒事找人攀談,強迫自己進入訪調模式。
田野記憶(一)
由於本身學科背景的緣故,因此對於田野調查這件事非常有感觸。人類學家對於田野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執著與堅持,因此田野調查的記憶是有酸有甜,酸的是調研過程中被拒絕、被討厭的心酸,甜的是遇到受訪對象願意提供各種協助,甚至田調結束後願意繼續保持這段情誼。
以為自己可以寫民族誌筆記 - 我想當一個殺手
‘我想當一個殺手。’ 陳凡告訴我。‘殺手這個事情吧,我可以告訴你,是真的有這麼一個行業存在的。你不要覺得這個好像很天馬行空,其中的交易,人脈,都是很複雜的。’ ‘如果不當鴨子的話,你想當個殺手?‘我問。’是的。’陳凡說。這場對話是真實存在的。
讀書筆記|當兄弟們在逃,我如何不逃?《全員在逃》
延續上篇對Alice Goffman《全員在逃》(On the Run)討論,此文從不同的立場與觀點探討此書引起的議題。前篇讀書筆記中,我已針對《全員在逃》書中質性研究的方法提出問題,主要為:一、叢林探險式的書寫手法(如「Jungle Book trope」,出自Man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