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再以受害者自居
AI Photo created by Playground AI 年輕的時候,我總是不經意將自己放在受害人的位置,覺得全世界都在欺負我。誰對我說的話輕蔑地笑,誰和誰在我走進茶水間時散開,某某不斷反對我的意見,又將我的缺點無限放大,讓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連帶討厭起自己來。

當受害者被視為眾矢之的
一個月內,在一個女孩身上發生了三宗非禮案。但事情發生後,各界的態度,令她生不如死。甚麼時候,受害者就應該被視為眾矢之的?
民主國家共同面臨的良知和道德底線到底是什麼?
從受害者的角度檢視民主與宗教對世界的貢獻和價值

從”偷”, 綜觀自己的人生處境及世界格局並提昇
什麼都能偷-偷心 偷情 偷懶 偷能量....., 但要僅記, 靈魂一旦被偷了, 將是人生及世界災難的開始

你真的可以選擇不原諒:第一本以受害者為中心的經典解析,用正確的視角陪伴受害者成為我們的好鄰舍,在黑暗中散發榮耀
犯罪不是因為被害者提供了犯案因素,而是因為犯人決定犯罪才發生的。

“我们才是受害者”:民粹主义者如何利用恐惧和自豪感来赢得支持
欧洲东部和其他地区的右翼民粹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越来越多地盗用历史和文化受害者的主张来动员他们的选民,压制他们的批评者并攻击他们的政治对手。

星野財富管理顧問 不肖詐騙集團秘辛
踢爆近期還在持續行騙的星野財富管理顧問公司及其惡劣的詐騙手法,希望避免更多受害者受害!

閱讀筆記《這不是沒關係:20則性暴力受害者的圖像故事》
★即使讀來令人衝擊,卻是許多人曾經或正在經歷的傷痛。正視這些暴力,才能避免下一次傷害。獻給每一個在日常中感受到「不對勁」的你我。
職場言語霸淩-受害者比加害者更像罪人
職場言語霸淩-受害者比加害者更像罪人

《可教化》元明一行詩
壞人,永遠可以教化,因為受害只是個事件,者不見了。創作主題:可教化創作者:元明創作時間:中華民國壹佰壹拾壹年捌月廿貳日
《李智雅姊姊,現在終於能說了》:完美受害者應該存在嗎?
社會對於受害者是否有既定印象?這本書也讓讀者去省思自己是否也落入了加害者思維?

最後一個人
【故事簡介】 這些年來,她從未真正入睡。在夢裡,她總會想起自己曾擁有的那些名字,以及撲向那些名字的身體; 在夢裡,她也不曾忘記那些少女的名字,還有少女們輪唱般的慘叫。但無論是醒是睡,她已忘卻自己真正的姓名,停止去想自己是誰。因為想起自己,她只感受到羞恥,看見男人仍覺得害怕。

柯晗:令人作嘔的“完美受害者”
2017-07-10*傾向譴責受害者的人陷入了一種邏輯謬誤,他們假設世界是完全公平的,受到傷害一定是因為受害人本身有錯,這背後是對自身脆弱和無助的回避。
關於網課期間有學生不慎在鏡頭前做愛,我想說的是......
易地而處很重要。
十、《身為性騷受害者,看雞排妹鄭家純性騷擾事件》
雞排妹(鄭家純)被歌星翁立友性騷擾一事,引起極大的社會輿論。從此事件更可以看出社會對於性平意識的不足、對於「完美受害者」的要求又是如此的高。

受害者情節
我發現身邊有一些朋友有一個很特別的特質,那就是受害者心態,雖稱不上是被害妄想,但可以說是自信心不足導致。例如朋友發了一則公開訊息講述自己的想法,但就會有人自己對號入座跑進去留言反駁,旁人看了會覺得一頭霧水,明明人家講的只是一個概念跟想法,怎麼會自己以受害者姿態去回應呢?
【極短篇】受害者心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及角度,受害者心態一直都存在在大家的心中............

【好書推薦】都是溫柔的孩子:奈良少年監獄「詩與繪本」教室
那些被社會遺棄的受刑人,在成為加害者之前到底是什麼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