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鉄道ホテル—台灣唯一有旅館的車站
1936年日本時代開業的「台南鐵道旅館」是一間只有9間房間的高級旅館,使台南火車站成為唯一在車站構內有旅館的火車站。可惜在戰後不久,這間還很新的旅館就歇業荒廢了。車站裡的旅館其實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浪漫,因為不管地點有多麼便利,在空間寶貴的車站建築內要設置住宿的空間,成本必定所費不貲。

犯賤的練腳行,沒有被錯過的 UABB 2022 深圳場
依然是 insightful,但與觀展者的連結,似乎不足

流於表面的港式活化 – 市建局的前世今生
hkmalls 已登陸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hkmalls市建局在旺角的活化項目618上海街,已正式開放。618上海街的前身是由14幢戰前及戰後唐樓群組成。不過重開後,大眾的反應都趨向負面,為什麼呢?

結合古蹟活化的社區營造項目:牛奶公司發源地薄䲷林牧場
作為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一員,薄鳧林牧場的活化計劃自2015年便開始籌備。經歷七年時間,終於在2022年4月有限度開放。新舊夾雜的建築物中間,一個酷似露天停車場入口,門口擺了一頭被卡板卡住的乳牛,活像寵物公園的平房草地。大部份歷史建築均是自成一角,或自己作為建築群,薄鳧林…

[建築]走過百年歲月的臺灣首座婦人會館
一世紀以前的今天,臺灣首座婦人會館建成,高雄婦人會館(又稱愛國婦人會館)是哈瑪星重要的建築瑰寶,可惜大眾經常混淆她的身世,而且戰後消失近十五年的使用情形,一直以來都未曾有解答。近年隨著更多歷史文獻的公開,在一次不經意的翻閱下,得以重新解析、拼湊這些被塵封已久的場所記憶,終於有機會讓她更完整、更真實的面貌再現於世。

考察:土瓜灣牛棚藝術村
建於 1908年,位於香港九龍馬頭角馬頭角道 63號的馬頭角牲畜檢疫站,毗鄰十三街舊樓群,乃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於 1999年 8月停業,改建並分拆成多個單位租給由油街藝術村遷出的本地藝團和藝術創作家,演變成牛棚藝術村。由紅磚建成的馬頭角牛房,很有西方 20世紀初的市集特色,是香…

subway+北門古蹟+迷克夏
台北也有很多可以看的古蹟

步走/山村道54號
一百年前,跑馬地已是富人聚居之地。1920年代,一排排法式洋樓沿山坡建成,上接太平山頂,下連跑馬地馬場。直到1970至80年代,隨着城巿發展,法式洋樓無法滿足人們的空間需求,紛紛改建為層樓較高的複合式大樓。下層停場車和商戶鋪位,上層是居住空間。

走進二級歷史建築:一平鏡廠
如果講起一平鏡廠,可能唔係好多人知道係邊;但如果用返登記在二級歷史建築的名稱:醫局街170號,可能就會有比較多人知道或者曾經聽過。

臺風采景 #2 酒廠的貓咪
在我所出生、居住的城市,流過的水圳、鐵道、清代官道交織鼓動的泡泡仍在產生。

酒喵看新聞 2021/09/21|酒藏改修為workcation據點
酒造內不再用來釀酒的古蹟建築改裝成遠距工作空間的案例會逐漸增加,如何活用閑置空間賦予新機能.多機能是努力的方向。

伸進聯和墟的活化魔掌
聯和巿場可能是最早期的社區營造和眾籌案例。為了抗衡石湖墟的壟斷地位,社會賢達組織聯和置業有限公司招股興建,共得股金65萬元,在聯和墟設立巿場,供粉嶺、坪輦、鶴藪等地的農民在墟巿販售農產品。集資計劃在1946年啟動,巿場1951年落成,營運至2002年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