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粮食日,反思什么样的技术才能保障粮食安全?
转基因技术及其支持者和推动者一直把它包装成保障粮食安全的最佳方案。然而,由美国环境史学者编著的讲述孟山都历史的新书《种子帝国》就用详实的事实和数据,有力地揭穿了孟山都的转基因神话。围绕这本著作,几位中国学者和实践者也开展了讨论:普通人该如何去理解转基因技术?

绿色革命,杂交水稻与粮食安全
按:原文写于2022年袁隆平去世前后,最近翻出来对数据做了补充。这两天随着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去世,关于杂交水稻的争议又开始冒了出来。其实这波争议早在2018年就经历过一次。当时一个专业做深度知识写作的公号搜集资料,罗列了一大堆在水稻杂交事业上做出贡献的不知名专家,质疑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地位。

食物保障:除了国家层面的“粮食安全”,我们还需要什么?
什么是食物保障?这个词的英文是food security,国内通常被翻译成“粮食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此有非常精准的定义,翻译过来是:食物保障“应该以满足人们更加丰富的饮食需要和需求偏好为目标,确保每个公民在时间、空间、经济上无障碍地获得足够、安全、富有营养的食物”,…

在全球化退潮的当下,中国的粮食安全有怎样的远虑和近忧?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农业“先天不足”,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7%左右,人均耕地面积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多年来,中国政府着力提高粮食产能,以包括行政手段在内的多管道稳固“三农”基本盘,且在土壤改良、种子改良和务农技术方面有着进步。

土耳其協調黑海運糧背後 大國之夢與選舉焦慮
七月下旬,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主持下,烏克蘭、俄羅斯、土耳其和聯合國四方達成糧食協定,協議重新開放被封鎖的黑海運輸路線,將滯留在烏克蘭的糧食釋放至國際市場,為持續數月的黑海運糧僵局帶來一絲曙光。八月一日,第一艘滿載玉米的運糧船已由敖德薩港出發前往黎巴嫩。

全台上百家違法農地超商 立委要求徹查、落實農地農用
農地農用淪口號?台中、彰化、台南等三縣市合計就有上百家便利超商違法蓋在農業用地上

生物多樣性對我們意味著什麼?——關於糧食的思考
編者按:COP15,即《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剛剛在昆明結束其第一階段會議。此次會議朝著阻止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全球行動邁出了重要一步,但會議目標能否落地,還有賴於更多人的努力——不僅僅是政府和相關機構。和氣候變化一樣,生物多樣性危機也會影響到每個人類成員,但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