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臨在與不死》
★「愛一個人,就是向他說:你啊,你不會死。」―馬賽爾
愛情與責任,真的是互相排斥的嗎?:讀馬賽爾的《人性尊嚴的存在背景》(下)
在友誼的範圍內,外在的和內在的分別已變得毫不重要,或者更正確一些,被吸入於一個和諧且更為豐富的實在之中。我覺得這些豐富我們生命之組織的遭遇,可以透過音樂創作中一主旋律喚起另一主旋律的現象之類比而了解。

在愛之中,我們要更「成為」還是更「擁有」?:讀陸達誠的《存有的光環》
我們體驗到「心靈契合」的時候,佔有慾會消失的無影無蹤。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之所以有佔有慾,是因為我把對方看成一個我有可能佔有、但也有可能失去的對象;但是在心靈契合的時候,我和另一個人完全沉浸在現在之中,根本無暇想到,未來有一天有可能失去對方。

當理想化為現實:陪著馬賽爾讀「傾聽」與「同在」
...要讓人們去了解、挖掘自己命運的獨一無二性。不論發生了甚麼事,不論我遇到了多麼糟糕的事、甚至曾經做過多麼糟糕的事,都沒辦法改變在這個時空、在這個人與人的關係網絡中,只有一個我、也就是現在的這個「我」的誕生和存在。「同在」,之所以可能引發療癒,也正是因為這樣。

【閱讀】在身心的整體中感受神的臨在|Gabriel Marcel 《是與有》
我:「等等,這是教科書了吧?怎麼會有人把它放在書單裡?」友:「搞不好設計書單的人也覺得『哇!這本書居然有人選!』」「沒有這個打算就不要放陷阱啊啊啊啊!」這本書專業的術語不少,雖然中陷阱的我是盡量寫的淺白有趣了,但還是比較推薦想深化信仰且略懂哲學的基督宗教的人開卷,不然一般人可能會不知道他在講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