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筆記|恐龍模型

鋼哥
·
·
IPFS
·
因為這些模型,讓我們對恐龍多了一層真實的想像;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精緻的模型,讓我們無法再想像「模型以外」的恐龍會是什麼樣子...
每個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曾著迷於空龍模型。Photo by Hannah Pemberton on Unsplash

還是幼稚園時期的我很喜歡恐龍模型,尤其是搭配繪本裡生動的解釋,兒時豐富的想像力甚至能讓眼前的模型彷彿活了過來,陪我在小小的遊戲室裡扮演一場穿越時空的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

恐龍模型不像阿兵哥(軍人)模型般樣式固定,多了很多想像的空間;有的可以在地上跑、有的可以在水裡游、甚至有的能在天上飛。這些等比例縮小的模型讓我可以自在地把玩,當然,看到漫畫、繪本、自然課本上的恐龍我都能一眼辨出,還能把它們各自的陸海空生活習性背得滾瓜爛熟。

因為這些模型,讓我們對恐龍多了一層真實的想像;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精緻的模型,讓我們無法再想像「模型以外」的恐龍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對恐龍的印象被模型的外觀銘刻在心中了。

科博館恐龍廳暴龍穿上特製新館服(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22 暑假我和同學到南投、台中兩地旅遊,第二天行程的其中一個地點便是位於台中的自然科學博物館(簡稱科博館)。

科博館幾乎是所有國中小同學的共同回憶,不僅是因為博物館特別適合做為學校寓教於樂的場域,館內的一比一等身大小恐龍模型,也讓許多大人小孩留下深刻的印象;當然,相信也有不少人被嚇到。科博館的門面擔當:迅猛龍和暴龍,一直都是館內遊客的拍照重點。

那次台中行,友人第一次看到這兩隻機械裝置的恐龍,免不了脫口而出初見時的驚訝

「天哪~這好像真的哦!」

她回應,眼前的兩隻恐龍跟她小時候在繪本上所看到的一模一樣,甚至開心地在空中比擬暴龍那雙短得不成比例的前肢(我相信這對於暴龍而言肯定是莫大的冒犯)。

科博館 2021 元旦開館日,生命科學廳恐龍廳現場相當熱鬧(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有趣的是,我開始對友人口中的「好像真的」感到好奇。我可以保證,沒有人真的親眼看過一隻活生生的暴龍或迅猛龍,我們想像中的恐龍都經過了許多層的人為加工:古生物學家的研究、考古學家的挖掘、演化生物學家的爬梳,當然少不了藝術家的創作,才讓恐龍的樣貌實際落地。

不過,也因為這些加工,讓人們從來都沒有辦法「看見」恐龍真正的樣貌;我們看到的恐龍永遠都是過度渲染後的科學濾鏡,倘若脫去這一層濾鏡後只剩下不討人喜歡的一副骨骸。科學和藝術的工作,便是在這些千萬年的骸骨之間填充它們的血肉、拼湊它們的樣貌。與其說恐龍模型是一種模擬,不如說這更像是一種「建構」。

既然是建構,那就不會有「真的」恐龍模型;然而,這並非壞事,因為也沒人能說科博館的恐龍模型是「假的」,即使它們動得再怎麼不自然。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鋼哥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ChatGPT 取代了寫手卻創造了編輯?|人類正在成為 AI 生成內容的清潔人員

📝📝:為什麼頂大在當代社會不再受青睞?|美國評論家 David Brooks 指出頂大才有的「六大精英原罪」

📝📝:資訊科技如何衝擊傳統手工藝?|AI 杜撰的書籍阻隔數百年的蕾絲編織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