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此标签目前无人主理
29 人关注
57 篇文章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小米粽驗出農藥托福松

臺東發生食用小米粽後多人送醫,甚至死亡的事件。根據衛生福利部9月19日檢測小米粽中的「血桐」、「蝸牛」及「食餘」,結果發現食餘中含有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Terbufos)。

黃懿翎 (令雨)

【文章 編譯】天然的尚好

Source: Geographical Feastures原文刊於 翻譯人森的滋味圖中明顯看到,左邊天然的多年生小麥草,根的長度與農業栽種的一年生小麥草有天壤之別。Jerry Glover 是農業生態學家、土壤科學家與保育學者,多年生小麥草可以重覆收穫,他認為這或許能餵飽更多人,同時保育農地土壤。

gershamJm

農業碳匯抵換是碳權的另一解方

台灣除了森林碳權外還又別的方式嗎?本文以農業的角度探討

gershamJm

有機農業面臨的困境與發展

我是個誤入歧途的農夫

相关标签

  • 牛牛
    1061
    slowe
    160
    單車
    3358
    永續發展
    2653
    冠狀病毒
    3450
  • 氣候正義
    650
    種族
    2948
    環境正義
    642
    永續
    2246
    瘟疫
    2941
返回全部
gershamJm

農業新氣象-農業產業化與嶄新商業模式

2021年剛入職寫的

EchoAfterEcho

告別Ban Maejo (Day 120)

我是來尋找關係的——能夠抵抗浪潮吞噬的關係,能夠滋養每一個當下的關係,能夠將碎片和整體、局域和廣域連結起來的關係。

双曲钢板-双曲不锈钢板-双曲铝板

陈永贵就差半夜鸡叫也没能把农业搞上去

农业农民问题真是一言难尽啊!本人乃业余农总设计师, 长期对农业的高层架构呕心沥血, 献计献策义不容辞。知道我所说的会让某些人感到不舒服, 不舒服的别往下看就好了。许多人对农业问题看得很淡那是不对的, 据不完全统计: 种田人普遍的科技文化水平很低, 基本没读多少书,就算读点也多是读到胃里去了的。

EchoAfterEcho

在Ban Maejo的播種者

我在清邁北部一個叫Ban Maejo的小村莊旅居,到當地民宿Earth Home和生態村Pun Pun做義工,看見返鄉者和外來者如何用20年紮根生長。當久居的人深入到鄉村的肌理,謀求某種真正層面上的同舟共濟時,終會迎來與傳統村落觀念狹路相逢的時刻。

JohnShao

[逐字] 農為國本,五大政見守護台灣農業,再創農村新生命

柯文哲提出五大農業政策綱領,以提升農業自給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首要目標。其次,為降低農業災害損失,建立農業防災安全網。第三,推動農業 e 化,提升農業效率。第四,輔導農民組成合作社或農業企業,發展品牌農業,提升農產品價值。第五,鼓勵農民發展農村觀光、文創等產業,活化農村經濟。

JohnShao

[逐字] 蘭花園也能斜槓 溫室農場/婚宴場地/土地公廟 |柯P來了 EP13

台灣蘭花產業在全球占有率高,是台灣農業的明星產業。然而,蘭花產業也面臨缺工、氣候變遷、冷鏈物流等挑戰。為了因應這些挑戰,蘭花園也開始發展多元化的附加價值,例如婚宴場地、休閒旅遊等,以提高收入。柯文哲認為,台灣農業未來將朝向精緻化、文創化、複合化的方向發展。

Will Leung 梁景鴻

經營生活的香港菜檔:本地食材工作室「田嘢」

攝:梁景鴻這是我在台大的畢業作品〈後社運時代的農耕——直面夕陽的香港新農〉系列報導的第二篇。採訪了不是農夫,但用農業推廣的方法,亦嘗試復興香港農業的「田嘢」工作室;以及找出這種進路,與其中一位掌櫃過往參與反地產霸權運動的關係。香港農業不只有農夫。

Will Leung 梁景鴻

致命的認真:在農耕中找回自主的香港菜園「生活館」

攝:梁景鴻這是我在台大的畢業作品〈後社運時代的農耕——直面夕陽的香港新農〉系列報導的第一篇,透過跟創辦人學農、跟菜園成員一起耕種,我用了半年時間書寫八鄉謝屋村「生活館」的故事,嘗試擺脫既有「浪漫/另類生活」、「療癒」等框架,來理解社運於生活館的關係。

Will Leung 梁景鴻

〈後社運時代的農耕——直面夕陽的香港新農〉前言

攝:Isaac Wong〈後社運時代的農耕——直面夕陽的香港新農〉是我在台大的畢業作品。「香港?」 「農夫?」 跟台灣朋友提起香港農業,不少人訝異:「香港有人種田的嗎?」 在香港這個多數人口從事服務業的金融都市,種田不論在數據上,還是在對城市的想像上,都是小眾的活動。

JohnShao

[逐字] 缺工?缺水?找出路 | 為台灣好茶解決問題

政治的核心是執行力,喊口號沒有用,我們還是要很實際的去幫助第一線的工作人員,解決他們面對的困難。會請黨團協調各部會,來解決我們第一線這個,不管是農民,工人遇到的問題。

纪念被删掉的稿子

为什么大家都不愿种地!

种地为什么不赚钱?

廖珮岑

請猛禽來捕鼠?Ep.1 農業轉向與棲架的誕生

這是一段關於猛禽、農民、鳥類生態研究員共同實驗農業轉型的土地故事。

Openbook閱讀誌

報導》將桃花源從傳說過成真實生活:《半農理想國》種稻、種人到種村的奇幻旅程

本文圖片由遠流出版提供作者|王玉萍(光之島⽂化藝術基⾦會董事長) 在台灣農村面臨人口老化、青壯外流的困境之際,20年來,宜蘭縣員山鄉的深溝村卻陸續出現了穀東俱樂部、青松米、倆佰甲新農育成平台、慢島生活公司等社群,吸引了不少新農移入。近日深溝社群的賴青松與楊文全合作出版《半農理想國...

韋恩 Wayne

梓感農村文化節|讓孩子們擁有環境友善的農業環境

思思念念ê親情,茫茫渺渺ê路程,用心計較ê一切,其實早就tī lán ê身軀邊。—農村武裝青年《生活》

全球化監察

「翻譯」今年夏天特別熱?新研究揭示:大的還在後面!

富裕國家可以建造制冷設施並發電來運行空調——希望它們不會以化石燃料為動力,否則將使地球更加溫暖;發展中國家就沒有很多選擇,高溫將達到讓更多工人過熱和死亡的狀況。

李易安

〔調查報導〕物產豐榮的台灣,究竟為何會缺蛋?

這場蛋荒,反映了台灣農業的體質、以及台灣人看待「漲價問題」的方式──某程度而言,其實是全體台灣人的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