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战争史诗类
浪子娇娘作孽缘,枭雄受辱怒冲冠。陈兵百万危城下,不报家仇誓不还。
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
對我而言,「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我的思路不會從數字下手,私有、公有、租用、使用等都是人為的概念及制度,更值得思考的是:我們認為人和土地的關係應該為何才是合理正義永續的?
一代俄軍官兵正在變成“烏克蘭人”
如果一代俄軍官兵們註定要成為“烏克蘭人”,願他們之中的善良人能免遭橫死,願他們在戰後能有業謀生,願他們之中的托爾斯泰能告訴我們現在所發生的一切。
伊凡 VS 伊凡
有人說2021年是香港獨立書店元年,短短一年多已經開了很多間獨立書店。而每間獨立書店的店長都有不同選書,無疑再擴闊我閱讀的眼界,例如卡繆《卡里古拉》、《誤會》、《正義者》、《異鄉人》;契訶夫的《第六病房》、《海鷗》、《凡尼亞舅舅》;喬伊斯的《都柏林人》等,當然還有香港文學。
《福音书摘要》:第一章
人,上帝之子,肉体是何其无能,灵魂是何其自由
《福音书摘要》:导论
对良善的宣言,从神子耶稣而来导论 生命的知识耶稣基督的宣言用生命的知识取代了建基于外部上帝的信仰耶稣在福音书中向世人宣告,和多数人的理解不同,万物的本源并不是一个存在于外部世界的上帝,而是一种关于生命的知识。因此,在那些人们通常以为是上帝在做功的地方,本书都用“生命的知识”一词取而代之。
《福音书摘要》:作者前言(第三部分)
对于那个能揭开一切奥秘的“终极启示”的来源,来自不同属灵教会的人士会往往给出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说它是来自保罗,有些人说它是来自历史上的某些重要会议,有些人说它是来自某位教皇,还有人说它来自元老院,甚至还有人说它直接来自圣灵——是私人性质的启示。
讀《伊凡・伊里奇之死》後的生死小劇場
越是往後,就越死氣沈沈。我就這樣平穩地往下走,還以為自己正在走上坡。就是這樣。從社會的眼光來看,我是走上坡,但與此同時,生命卻在我腳下一步步溜走⋯⋯所以現在到盡頭了,死吧!
《福音书摘要》:作者前言(第二部分)
在阅读《福音书摘要》的时候,我希望我的读者们能明白,就如同我并不仅仅把福音书看作上天通过圣灵直接赐于人间的“圣书”一样,我也不把它们仅仅视为历史上重要的宗教文献。事实上,我既理解了福音书神圣的一面,也理解了福音书世俗的一面。但我不会拘泥于其中的任何一面,我会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它们。
《福音书摘要》:译者前言
1860年至1870年间,列夫·托尔斯泰进入了一段硕果累累的创作高峰——这段时间里,他写下了诸如《战争与和平》,以及《安娜·卡列琳娜》这样的不朽名篇。但随着这段虚构类作品的创作高潮走向重点,托尔斯泰被一场个人的精神危机所深深震撼——这场危机几乎使他作为小说家的职业生涯走向终点。
《福音书摘要》:我的前言
“书单”这种东西,向来是给那些不怎么看书的人准备的——所以就引发了一个悖论,当某人向你索要一份书单的时候,其实他多半不会去读你给他推荐的任何东西。之所以会这么讲,是因为就像论文是越读越多一样,书也是越看越多。你见过任何一本正文里不带“《》”的书吗?
人還是能快樂的
在書店讀托爾斯泰《人為什麼而活》,短篇小說,乾爽俐落的文章,容易消化又餘韻延綿的成人寓言,想到俄羅斯的雪、稀疏小鎮,還有木屋的濕氣,皮革香。半夜煮麵,即食拉麵,鰹魚高湯混雞湯,陳皮魚蛋(沒陳皮味,有魚味),燙淮山,柚子汁,配數滴麻油,少許孜然粉,最後加上椒絲與即食水牛芝士。
B編的韓劇時間|《海岸村恰恰恰》:「愛」真能克服一切嗎?
在韓劇《海岸村恰恰恰》裡,另一本頻繁出現的書是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人靠什麼活下去》(或譯「人為何而活」),這本書就放在由金宣虎飾演的男主角斗植家中書櫃上,夾著一張三人合照,從劇情的推演可以得知,相片中的學長一家人在斗植的生命經驗裡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甚或扮演影響著斗植心理狀態的關鍵地位。
失敗者回憶錄43:復活
他總括當時俄國的囚犯不外是四種人:第一種是本身沒有犯罪,純然是法庭錯誤判決的犧牲者;第二種是幾乎任何人處在他們的境況下都會犯罪的人,比如面對不公平待遇而盛怒下的暴力;第三種是確實犯了罪,但相對於他犯的罪,社會對他犯的罪卻大得多;而最令人唏噓的是第四種人,他們之所以被判有罪,只不過…
虛有其表的面子在死亡面前甚麼都不是 — 《伊凡.伊里奇之死》
托爾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是其晚年的中篇小說作品。描寫身為上流階級伊凡.伊里奇作為一位法官的徑情直遂的一生,如何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絕症徹底抹去,更揭穿了他的一生只是一個謊言﹑一場夢。「伊凡.伊里奇工作上的喜悅來自於自尊心;交際上的愉快來自於虛榮心」伊凡.伊里奇出身望族,而且在職場上一直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