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展覽】2024全國兒少陶藝獎
【2024全國兒少陶藝獎】以「織夢」為主題,陶瓷為主要創作媒材,兒童和青少年學生們的得獎作品。雖然孩子們的技術比不上陶藝大師們,但創意無限,從幸福時刻、夢想、目標,到痛苦的時刻、惡夢呈現,有些作品讓人不禁會心一笑,也有些題材令人相當驚豔,值得為他們喝采。

書香韻雅陶雙個展–陶藝篇
圖書館二樓有「書香韻雅陶雙個展」,因為貓咪,我們先來看曾鈺珊老師的陶土作品。熟睡貓咪,百看不厭。「小花」好迷人。「大熊」很有架勢吧。好喜歡這「虞美人」。「陶衣春天」。「包福滿溢二」。「帶著包包去旅行。」「隨興」。「晚宴」。「花好月圓」。「閃耀」。

拉高變形
12年前的陶瓷作品十二年前,我學過十個月陶藝。那時候發現生命有太多事情超出我的掌控,令我感到沮喪和失落,因此想嘗試一些憑著雙手能掌控的事情,於是跑了去學陶藝。老實說,我沒有任何藝術細胞,而陶藝是我從沒接觸過,也沒想過會接觸的事物,挑上陶藝這門藝術,是為了跳出原有的框框,不讓自己受限。

日本碗碟
新聞前天報導香港零售業銷售臨時統計數字,9月份錄得的總值為280億港元,百貨公司貨品銷貨價值走低11.6%。而網上零售則按年上升30.5%。

港彩瓷中西合壁 走過流金歲月
這是在2019年初於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的大型港彩/廣彩展覽。港彩/廣彩一直不被重視,其實它既是大量生產的生活瓷器,但也是非常精緻的藝術。可惜要承傳這門工藝並不容易,許多師傅不是過世就是退休,而願意投入時間學藝的人又鳳毛麟角。這次展覽是一次大型的港彩歷史紀錄,遺憾的是主辦單位沒有出…

手塑陶瓷早餐碟
題材取自宜x傢俬某一隻藍白色的熱氣球碟+早年去土耳其的回憶

中日民藝之旅 發掘尋常器物的實用美
2019年參觀一新美術館的民間青花瓷展,令我立刻想到的不是大埔碗窰,而是數年前在日本看過的幾個民藝展覽和博物館,讓我深感高手在民間之餘,中日兩地對待這些高手的態度,卻是差天共地。源於英國的藝術與工藝運動深深影響著日本的民藝運動和美學發展,但在中土,「用之美」卻從來沒有受到重視。

交融之美──故宮南院的神戶市立博物館精品展
在香港烽火連天的2019年8月,我逃到南台灣休息了幾天,在故宮南院中暫時忘掉殘酷的現實。是次借展結集了南蠻藝術的精華,兩年後重看當時寫下的文章和故宮帶回來的資料,在目前未能出門看展覽的日子裡,有望梅止渴之效。

香港最後一代守窯人 守護青山龍窯
在2019年底瘟疫仍未在香港爆發時,我跟著陶藝家劉琬珊來到麥理浩徑第十段青山公路顯發里的入口處。大樹成蔭的山徑旁,有一戶山林深處人家,重門深鎖,出來迎接我們的,正是香港最後一代守窯人梁柏泉。

活潑奔放的織部燒陶器
提起「美濃燒」,很多人的印象是十二蚊店中的廉價日本陶瓷。的確,今天我們買到的「和食器」,有五成都是產自日本岐阜縣的「美濃燒」。然而,這個自七世紀以來就燒製陶器的地方,不但以量取勝,在十六世紀於美濃出現的「織部燒」,大大豐富了「和食器」的形狀和種類,甚至將日常生活器物,昇華成藝術品,形成了歷久不衰的「織部風」。

將白日夢幻化成形!瓷藝創作家 Sminey 發掘生活中的獨特之美
你有過躺在草地上,看著藍天白雲緩緩流動,腦袋裡什麼都不想的體驗嗎?瓷藝創作家 Sminey 的最新創作,將小時候做「白日夢」的回憶幻化成實物,瓷器底下的鏡面,既如天空映照著湖面,亦是反射自我的鏡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