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宗教的對立是最無聊和荒謬的事情。
我寫的是文學,不是哲學。

第一次接觸所謂的「宗教」---一貫道
第一次進入這樣的大家庭,也許是在這裡開始我的「覺醒之路」。

尼采与教堂
教堂对于不信教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思辯的擂台:《史上最强哲學入門》《街頭的哲學》
飲茶《史上最強哲學入門》,Eduardo Infante 《街頭的哲學》

五眼通明,陰私斷滅。
以有心見,以有私求,存成見,著偏邪……凡此種種為我執所縛者皆是肉眼。
崇拜是病
崇拜是病,聖人是藥,聖人死後竟又成了病。
📚📑📝:以個人主義反駁罪的繼承
既然你選擇拋棄,那麼這個人的好與壞都將與你無關

從《數位世紀的真實告白》,看Web3年代如何成功求存?
最近看到的一本好書,還有從Web2過渡到Web3的一點感想。

什麽纔是信仰自由?
信仰自由首先是個人撰擇信仰的自由、改變信仰的自由、放棄信仰的自由。然後纔是宗教組織合法存在的自由,在宗教埸所內部舉行正當活動的自由,在不侵犯他人的情况下踐行理念的自由。
魔原是磨
魔原是磨,摩擦的摩,磨難的磨,磨礪的磨。
超越同理心,培養慈悲心
慈悲心超越了同理心的限制,不但讓我們具力量地關懷別人,還讓世界如其所是,讓多元共存。

觀而後止,觀而後生起智慧
▌佛教的重要課題 ▌ ----------------------------------------------------------- 解脫是佛教極其重要的課題,也是佛教的基礎課題。David Burton指出,宗教一般上都會提供一個他們所認為的,解救人類精神困境的義理,佛教提供的則是解脫學理。
爆漿賴特牛丸──略談N.T.Wright在Time關於疫情的文章
這幾天我在社交媒體,貼了一些文章,討論到COVID-19下,基督教信仰有什麼觀點,可以幫助我們面對苦難的處境。其中一篇文章,作者為著名的新約聖經學者賴特(N.T. Wright),擁躉/粉絲眾多,但也有不少人對他的觀點頗有意見。較為保守的教會不滿他把保羅新觀(The New Pe...

由愛故生憂怖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此句出自《妙色王因緣經》,如果深入了解愛這個心理認知的底層,會發現當中包含强大的期待和渴望。依據佛教視角,愛(感受)來自於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接觸(六觸),當個體與周遭環境接觸時,會有各種反應,於是產生感覺或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