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放下過去,電影「情書」觀後感
放下,並非遺忘,而是一種溫柔的接受。活在當下,是我們一生的課題,也是一場必修的練習。
小偷家族 一些小小心得 (有雷)
我們是一家人,在無人知曉的角落,在遠僻扭曲的暗處。

《深刻入骨》電影感想:就算會吐出來,我也想不斷吞下那塊煤炭
原文轉自:https://dingsvibes.com/even-if-i-throw-up-i-will-keep-swallowing-the-coal/

《三個傻瓜》中的教育反思:夢想、成就與自我實現的抉擇
在現今的社會中,教育不僅是知識傳遞的過程,更是每個人生命中的一個重要選擇和成長的契機。然而,隨著競爭壓力的加劇,許多學生在教育體系中迷失了自我 ,將追求分數和名次視為唯一的目標。影片呈現了在面對學業壓力、家庭期望和個人夢想之間的掙扎。值得我深思的問題:教育的真正意義究竟是什麼?
【種土】觀後感之一:重新回到自己對於土地的關懷
「土」好像是一種很常見的東西,我們常常在沒有什麼錢的時候開玩笑說「窮到吃土」。然而,回頭重新想想撇開花園、花圃,離你最近的「土地」、最近的「土」在哪裡?

《諾曼第大空降》個人感想
看見大戰爭中渺小的個人,看見戰爭的惡,以及那不能被想起,在戰爭中對死亡的恐懼。

《角頭》系列電影只是暴力的展示? 黑幫電影不該拍攝? 那和中國影視需要過審有何區別?
黑幫文化背後的深層社會意涵只能被忽視?『悲歌,就是兄弟的歌。』—— 其實「歹路不可行」的主旨,在《角頭2:王者再起》已經高度體現。

觀影心得|創造安娜Inventing Anna
"There is a little bit of Anna in all of us. Everyone lies a little bit."

【观影】乱世浮沉类
兵荒马乱事维艰,百万苍生若倒悬。往日繁华都市里,疮痍满目少人烟。

【观影】生死相许类
亡命天涯结伴行,途穷身死目难瞑。但求来世重相见,再续前生未了情。
三刷《九龍城寨之圍城》的震撼與感動
葉瀚林分享三次觀看《九龍城寨之圍城》的心得感受,並對電影中的打戲進行了專業解析。電影通過真實感和流暢性的動作設計,以及巧妙的攝影和剪輯,呈現了震撼人心的打鬥場面。影片中的人性和情感,深深打動了作者,讓他對生活和工作有了更多的反思和啟發。

一個好人死了以後—小說改編電影「那個男人」
有一天當我離開這個世界,我希望能只是以「一個人」的身分被認識,不是我的出身、種族、宗教、職業、成就⋯,不是別人給我的定義或命名,而是我這個人本身。

來自雪國的遺書
並不是為了忘記苦難而寫作,而是生命本來就充滿了值得書寫的事物。

为了爱而苏醒?——《新桥恋人》
为了这部电影把整个巴黎烧了,把全世界所有的钱用光,把全世界所有的眼睛戳瞎都说值得的,如果你愿意,我可以论证我说的每句话并且说服你

製造怪物的人們
我們自己是怪物,而為了逃避這個可怕的形象,只好加入把他人塑造成怪物的行列中,彷彿只要把別人塑造成比自己更不堪、更卑劣的存在,我們就得以從自己的卑劣與不堪中逃脫。

可憐的東西&美好年代
奧斯卡獎出爐。讓我想起當初看《可憐的東西》時,一開始根本不知會演什麼,看完還搞不清楚誰最可憐。但整個概念很有趣。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就是人類精神演化史的女性視角版,特別是反映了一種時代氛圍,譬如法語說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或英語說的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n era)。
我是电影的天主
我是电影的天主,你凭什么无知?

電影觀後感 |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氣
「如果你的勇氣拋棄了你,那就超越它。」 If your nerve deny you, go above your nerve. —— 電影《Wild -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氣》(引自詩人Emily Dickinson)今天在Neflix看了一部電影,劇本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同名暢銷...

多年後再看電影《史密斯任務》
英文片名:Mr.&Mrs. Smith
致親愛的孤獨者
三段故事,三片單薄且無助的靈魂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