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長篇科幻小說《記憶管理局》作者的話
《記憶管理局》並沒有「寫了足足十年!」那麼誇張,它被晾在一邊的時間遠比動筆的時間長很多。可是它確實經歷了十年的時光,也是我早期創作中起起落落的一個印記,希望大家會喜歡。

《跨越歐亞:香港報刊抗戰文藝資料翻譯與選輯(1937-1945)》新書對談── 協商、重構與超越 講座紀錄
編者不是「影印機」,不是簡單將史料傾注到書內便完成編著。《跨越歐亞》作為一部上千頁的「鉅著」,編輯以其獨到的研究視野,選輯、翻譯有關香港抗戰文藝的報刊資料,實在有其存在的必要。

病/抗體寫作——潘國靈新作《身體變奏曲》
《身體變奏曲》在書寫病變中變調,時而是肢體獨白,時而是蹺蹺板兩邊對話;有第一人稱的軀殼、第二人稱的指和髮、手和臉,也有第三人稱的枯骨。病體寫作,也是抗體寫作。

【新書】《拂石記》自序——〈此岸有人拂石〉
有文學研究背景的文友由衷地帶點學術腔說:香港文壇有東渡彼岸的趨勢。此岸與彼岸向來有迷與覺或苦與樂的暗示——「登彼岸」就是捨迷得覺或離苦得樂的意思。可幸「此」與「彼」是相對的觀念:一水中分,哪一頭都可以是「此岸」也可以是「彼岸」。客套常用語「彼此彼此」正是表達「雙方一樣、差不多」的意思。

《Breakazine突破書誌》創刊16年 近年經營困難 於明年4月停刊
《Breakazine 突破書誌》,創刊以來,致力回應通識教育及價值觀教育的需要,關注青年及文化議題,至今已走過 15 個年頭,曾任十年Breakazine 前總編輯李玉霞(山地)稱之為「全港最長壽的zine」。然而,編輯團隊今天(11日)在社交平台上,以「惜別.探索.重新想像」…

【新書】《雷聲與蟬鳴》代序
是誰說的呢?也斯的聲音,究竟近雷聲或是近蟬鳴?也斯熱愛生活,熱愛香港。當人們都在東張西望,他卻在培養家裡的盆栽,聆聽冬夜電車的拐彎鳴叫。他重整散落的家具。候車時,不忘記給N寫詩。如果說蟬鳴是香港的聲音,他確是。時而溫婉細膩,時而尖銳睿智,並且堅持不絕。

《偵探冰室.劇》序
橫跨東西方四百年!齣齣好劇連環登場!《一報還一報》、《八百屋阿七》、《無事生非》、《弄臣》、《威尼斯商人》、《再世紅梅記》、《茶館》、《浮士德》,八部經典劇作改篇為推理小說,盡在《偵探冰室.劇》上演!

講座記錄 | 你記得什麽樣的香港?
聼報導者的講座隨記:【香港・不關燈】不只是離散書寫 ── 台灣編輯們如何出版與閱讀香港?

西西《哀悼乳房》英譯出版 旋即引來外國文學界關注 費正華:希望西西看見作品在英語世界產生新共鳴
西西的文學成就及影響力,跨地域亦跨文化,繼《我城》德譯獲獎後,近日美國漢學家Jennifer Feeley(費正華)英譯了西西於1992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哀悼乳房》(Mourning a Breast),譯本由美國著名期刊《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Books出版…

從枝繁葉茂的香港到花果飄零的生命 陳寧:時代無好壞,每個當下都是選擇
把香港的發展史想像成一棵樹,那麼八九十年代或許就是這棵樹最為枝繁葉茂的時候。因為那時處處都有機會,人人都有希望,個個都相信自己能攀上這棵樹的高處,摘下絢麗的花收獲豐嫩的果。而事實上,只要你願意乖乖沿階梯向上爬,慢慢還是能抵達那個永續繁榮之地。

母親的年少日記,回到寫作再活多一次——訪《再回到這裏來》黃敏華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如果能夠重返校園,回到青春,再愛多一次,你又會作出怎樣的選擇?回到過去,也許並不需要時光機器。移居加拿大多年的香港作家黃敏華,繼近年出版的《一直到彩虹》、《金耳山奇遇記》後,今年四月中推出「尋人系列」的第三部曲《再回到這裏來——進城.回歸.…

在李歐梵教授的客廳聽師母講起──那些「婆婆媽媽的故事」
事實上,一些平民百姓的日常極少被記錄下來,那些被記錄下來的瑣碎故事也在大歷史的洪流中顯得微不足道。李師母卻侃侃而談,在《婆婆媽媽的故事》系統地講述了外婆的一生、記憶中的母親及自己的生命歷程。全書簡單明瞭分為三大章節,分別是我的外婆、我的媽媽和我的故事。

鍾玲玲作品成炒賣對象? 名家教你考證辨偽!
香港文學舊書有價有巿,一些載有作家作品的刊物亦同時水漲船高。然而如何辨別作者真偽、刊物之價值?資深文學編輯、鍾玲玲友人許迪鏘先生,日前就在臉書分享他與身為鍾玲玲大粉的青年作家黎哲舜的互動,並對網上一份標天價$12000的舊刊物上署名「玲玲」的作品進行了考證辨偽。

《將軍澳,可以這麼說》:用心發掘的無窮無盡
從去年10月到今年1月,我和好友張希雯,聯同MaD的團隊,主持了8堂課,是為「大家的散步學:將軍澳,可以這麼說」計劃。21位參與的朋友,共同思考城市可以如何被重新發現、指南可以如何書寫。這21位朋友,後來共同努力寫成了《將軍澳,可以這麼說》這本達350頁、共55篇文章的書。

康文署復辦文學獎 取消文學評論組 嚴禁影射及令人厭惡語言 文學界憂影響參賽意欲 內地文學獎亦無此類規例
康文署轄下公共圖書館舉辦的兩大文學獎因內部檢討停擺兩年多,其中「中文文學創作獎」(文學獎)停辦一屆後,將於今年復辦。館方取消文學評論組,並於「來稿須知」新增兩項條款,國安條款以外,亦規定參賽作品不得有影射或誹謗他人成分、暴力、色情、粗言穢語、不雅,及任何令人厭惡的語言及行為,違者取消參賽資格。

李薇婷 ➜ 香港文學考掘學:從檔案到數位人文的構想|第25期|#檔案室手記
誰有權力把文獻「歸檔」?檔案夾的條目分類,又根據什麼原則來決定呢?法國哲學家 #傅柯(Michel Foucault)於考掘學一書中提到的「#檔案」其實就是存放文件資料的檔案夾,「檔案」參與了知識系統的建構,而「檔案」建立的初衷便是政治權力的展示,越是完整的組織與敘述,越是透露掌…

虛詞五.一致讀者信
致親愛的讀者:或者你們也都知道,五月一日,虛詞要開始以文化網媒的方式營運了。

小大之辨
不同年紀下所見的父親,與女兒之間的牽繫亦是影片最扣人心弦的部分。一個毒癮纏身,不時打罵時時坐監缺席的「壞」父親,身為他的女兒,尤其長大了之後,縱使街上碰見,或搭同一部電梯都裝作不認識的至親,內心的情感卻總是晦澀而混雜。面對自己遺失的金錢,變做父親無法擺脫的毒品是首先湧現腦海的可能…

【無形・◯】太快還是太慢/蒼老或少不更事
「虛詞」、「無形」這兩個名字,定的時候當然是因為我喜歡「虛無」這個詞組。一如文學雜誌歷來以紙本為先,「無形」這名字是先有的,本來網站想叫「大象」,取《老子》「大象無形」之意;但發現當時中國已有個文化網媒叫「大象」,避諱之而有「虛詞」。也有人說過以「無」為名意頭不好,我沒有理會。

能花錢買一座移民的島,能不能買到港式混雜性?——楊佳嫻 × 鄧小樺 × 羅貴祥「臺北.香港.雙城跨域」講座側記
香港算不算一個島?這個問題牽涉的是島的定義,它是地理上的島,還是政治上的島,甚或是文學上的島?在2024臺北文學季系列講座「臺北.香港.雙城跨域」,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系主任羅貴祥前往台灣,與楊佳嫻及鄧小樺對談兩座城市的差異。香港作為一個島與半島的聚合,以及台灣作為一個群島結構,這半世紀來有著非常深厚的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