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een1008
D7:還未感謝的人
由於我在辭職後曾經因為面試而遭到所有人的否定,我其實一度想要放棄自己,在衣食無缺的狀態下,不再努力地躺平。不斷被拒使得我的自信心盡失,但又必須再投入考試才能讓自己擁有一份工作。我只好先投我所好,先念日文,因為我相信自己可以通過日文檢定考試,但我不相信自己可以通過英文檢定考試及國考。
D6:台大的濾鏡
過去我對於台灣大學這四個字相當的眷戀,由於高中生大學期間考試失利,無緣進入第一學府,我相當羨慕能夠在大學期間即就讀台大的同學們。又我沒有雄厚的家底,因此認識的人也多需要依靠自己才得以生活。在這樣無法衡量背景的狀態下,學歷也成了近乎唯一的度量衡。
D5:殺戮遊戲
今天多夢,夢裡世界相當噁心,剛好符合今天主題,試著分享自己內心的陰暗。夢裡的社會與現實無異,但是會舉行集體的殺戮活動。此殺戮活動目的在教育人們適者生存,如果能從殺戮活動中順利存活下來,將受到國家頌揚,享受榮華富貴,且功蔭後代,累世公卿。殺戮活動會定期舉辦,每每從社會中的各年齡層中…
D4:母親是隻鬼
除非有小鬼信仰,不然對於鬼的形容,應該屬於在當下互動中無法忍受的對象。無法忍受,可能來自於該隻鬼的表現超乎自我預期,以至於無法產生適當的反應,生成良好的互動。但我必須為自己試圖辯駁,必須再次寫出超乎想像的分享,因此我最掛念的鬼,恐怕是我的母親。
D3:屬於我的互動
由於直播,我的關係建立與他人極為不同。我處於透明的狀態,每個人都可以藉由觀看我的整日手機使用習慣進而認識部分的我。而且,因為直播的時間已經過久,透過螢幕所構築的我甚至已經超過本來的我,我必須老實地說,在這幾年偶有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我有時覺得對方比我自己還要了解自己。
D2:每天一貼文
身為傳統的社會組,最慢從高中開始,就會知道人是群居的動物。而大約也是快要升大學的時候,祖克伯創造出臉書,改進了人與人的交流方式。身在台灣,可能有島嶼地理性格影響使然,這座島嶼雖然擁有豐富的地景樣貌,卻無法比足中東,享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島嶼的人口數無法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貿易市場,需要依賴外貿刺激經濟。
D1:害怕他人公然竊竊私語
何謂秘密,字面的解讀容易與私密聯想,如果想保有私密,則必須區分出自我與他人的界線,該事件的流傳範圍必須限於一隅。換言之,當並未形成自我時,由於所有的事件都未保有分界,自然就不會有所謂的秘密。另外,此事件需要隱密、陰暗,似乎無法坦蕩於陽光下的事件,才稱得上秘密。
D7:與家人同住
在求學時代結束後,因緣際會得以搬回家中,一直住到現在,中途曾受到環境影響,想過自己搬出去住,但考量房租支出最後作罷,就這樣在家中待了近十年的我,很慶幸自己當初決定搬回家中。延長了自己與父母親及弟弟的相處時間。求學時代結束後,我得以順利通過普考,至台北市工作。
D6:以茶代水
我有一個小習慣,是近五年養成的。這個小習慣就是平日不喝水,只喝綠茶。這個小習慣養成過程曲折,源於慣性至咖啡廳讀書,但為了節省開支,鎮日待在咖啡廳裡,只會消費一杯飲品,而咖啡廳的飲品份量不會超過500cc。整日未吃其他固態食物,只喝飲料的壞習慣,不經意間,我發現自己無意識間開啟了節食減肥。
D5:嗜睡
何謂優點,就是指做那件事能見賢思齊,促使他人一同從事,更進而團結,提升社會影響力,改變社會向上。所謂缺點,就是一張臭不可聞的纏腳布,既綁住女人的腳,使其無法任意生長,摧骨折肉下血水不斷滲出,進而發出生肉腐敗的味道,宛如活死人,令生者無法隨意靠近。
D4:讀日文
備考的歲月像是永無止境的自我考驗循環,從決定備考的那刻起,自身的時間軸彷彿被下了冷凍令,脫離了人生常軌,只能開始笑看他人繼續五子登科,卻也因為如此,時間仍如海濤洶湧不絕,站在浪尖上,我卻決定逆水而上,拾起曾經放下的日文夢,在已過30歲的當口,我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專心念日文。
D3:價值觀的轉變
此情無處躲,此怨無處去,翩翩落下,都是一滴滴的淚珠。每一次發生重大社會案件,我不敢高歌吟詠,也無膽低聲默念。身在學院門,庭院深深,猶如走進全面啟動的夢中夢世界,無限城向四方推展,每一處的宮殿都有一位智者,等著下一位旅客前來,向他提取各方心經。
D2:我不幹了
我這個人意志不堅定,內心時常充滿小劇場,都是在目標前試圖反悔,但真正地喊出了「我不幹了!」的關鍵時刻近5年來有兩次,第一次是在文化局工作,第二次是在去年的上個月初。我並非考文化行政進入公部門,因此第一個分發的單位並非文化局。進入文化局的理由可謂十分充分,具有外部理由又有內在因素。
D1:滿足現狀的社會死
何謂理想人生呢?是健康快樂地活著?人際交往熱絡且頻繁?又或者自由地支配自己財務?對於我來說,好像都必須擁有點甚麼,卻又懂得放棄些甚麼。以健康快樂地活著為例,由於前年底出遊宜蘭時,行走於湖邊步道,腳底下濕氣濃厚,在父母親出聲提醒:「小心!不要摔跤。
D7:祝福的信
有一部電影的情節至今令我難以忘懷,主角們大約5人,彼此相約在童年時最常一同嬉戲的城內空地,埋下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5年後再相約重遊舊地,並且挖掘出當時的信,彼此互相大聲朗讀,再調侃一番。5人主題明確,都是想像自己成為了怎樣的人,並再給5年後的自己期許與勉勵。
D6:跨度的書籍
藝術走入巷弄,眾聲喧嘩,每個人可以成為自己的策展人。書籍,代表著一個人的內涵。對知識的渴求,隨著年齡的增長,造成家中架上書籍成冊,如果打開許久沒進入的房間,會發現一面牆的書籍,代表著是各階段曾經學習過的知識領域。由於書籍的種類真的代表各個時期不同的我,因此敘事安排想以編年體進行。
D5:泛黃的單字書
最近由於改變了應考類科,也須調整自身相對技能。爬文釐清需閱讀與牢記的書冊,同時,面對曾經的美國夢。高中的時候,由於班導的專長科目即為英文,我很幸運能透過正規教育,受同儕與老師的薰陶,讓自己從僅擁有國中應考選擇題的能力,提升到一般高中生的實力。
D4:兩尊錯身的神像
不知道大家的信仰是甚麼?我與母親現在關係不錯,目前還一起共眠,回到童年時光,成為我另類枕邊人的她,是個十分堅毅的母親。我父親是家中獨子,又是老么,上有三位姐姐,這樣子的父親在小時候的家族聚會中,總是會聽到姑姑們分享爺爺奶奶較偏愛我父親的故事。
D3:一口溫鮮奶茶
走進裝潢雅致的店家,在十坪不到的小空間中,咖啡香味四溢,店員正開啟蒸氣孔,俐落地利用噴口打奶泡。我一步上前,向她開口點了一杯飲品。點的不是任一款咖啡,而是一杯溫度微熱的鮮奶茶。接著,走到了熟悉的座位坐下。號碼機響起,我動身前去拿著杯子還熱著的鮮奶茶,小心翼翼地握著把手走到了位置,再坐下。
D2:自製紀念冊
延續昨天談論物的特性,藉由主題繼續闡釋,關係可以分成與物的直接關係,及與人的關係,但藉由物品鞏固的三角關係。我認為與物可能自然產生連結,但並非能任意直觀地抒發情感,但藉由物鞏固情感,最迅速的聯想可以說是自製的畢業紀念冊。學習歷程依照國家規定劃分階段,大多數人能確切經歷並描述離別的不捨,應該多在國小升國中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