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ūsin Writing

@gimmick018

七日書|人間鬼故事Day 7:選擇性道謝

大部分的感謝,就算是極為真心誠意,也好像已經無意識說出口了的情況比較多。並不需要感謝,卻也脫口而出感到後悔的時候也有。

七日書|人間鬼故事Day 6: 出櫃的心魔

顯然的,出櫃的內容與對象未必是困難所在,出櫃的心魔對我而言,是暴露自己的弱點;就算都未必是弱點、只是有點害羞,暴露就漸漸成為恐懼本身。所以我願意把透露所有不重要的微小熱情都當成一種出櫃仔細安排。

七日書|人間鬼故事Day 5:鬼故事失憶

是從離開家自己住開始,還是離開了原生的文化環境?聊過才知道,好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來到歐洲好像就不覺得怕鬼了。不管是獨居、去古堡、墓園、集中營,還是瀕死,都不是因為鬼魂毛骨悚然。

七日書|人間鬼故事Day 4:節日悼亡

其實我希望我掛念的人不再是鬼了。

七日書|人間鬼故事Day 3:騷擾

事隔幾個月,情緒消化到已經快要忘記這件事,終於在相當輕鬆的氣氛下,喝著咖啡跟同學聊起這件事,然後就知道我搞砸了。

七日書|人間鬼故事Day 1:不能見光

鬼故事與秘密的連結是什麼?至少有些地方在我看來是相反的。故事意味著希望包裝寄寓某種訊息,用各種方式流通開來;秘密或許就是訊息本身,但是相對停滯或期許只在有限的範圍的流動,才會不該見光。因為不見光,所以和鬼有關嗎?

七日書|人間鬼故事Day 2: 在場與否

事情很快煙消雲散,連陰謀論都流傳不久。後來只是有些低調的追悼,我在常經過的幾個角落一起放了蠟燭。其實我仍然說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在場,被圈在封鎖線裡,卻什麼都不知道,沒有衝突也沒有媒體的喧囂。

七日書|我的(不)完美人生 Day 7:A Fan

很清晰的感覺是,青少年時代那種能夠恣意說些什麼,不為傷人的諷刺,為了有趣、玩鬧、逗人開心的興致被喚醒了。說起來,很像重拾了小時候的某個遊戲或手工感重的玩具。

七日書|我的(不)完美人生 Day 6:樹

在小地方待得久了,就算是美景也會麻痺;於是我開始看樹,拍照,提醒自己走在路上,不止是點到點的移動。久了也就被路樹的結構吸引,雖然走來走去就是同樣那幾段路。

七日書|我的(不)完美人生 Day 5:不合群

一時想不起有什麼還在堅持的事,但是未來如果還有什麼情況一時不願隨波逐流,希望十歲的我能多少得意地告訴為難的我:不吭聲、不去做也沒關係的。

七日書|我的(不)完美人生 Day 4:微小的脫軌

多半多半,我的同學只覺得這是件奇怪的事。不去圖書館讀paper、參加workshop、寫申請計畫和論文,花那麼多時間常常匆匆趕回去別的校區,去畫畫。或者聽到人體素描就安靜曖昧或唧唧格格地笑了。

七日書|我的(不)完美人生 Day 3:別人的價值觀

我所感知的別人的價值觀好像常常以一種來源不明的常理或真理的面目存在,然後有時候只是因為幼稚的反骨、一時嘴賤而被敲裂一條縫、逐漸崩解。

七日書|我的(不)完美人生 Day 2:不了

再來一次,或者再遇到對方,我能在和諧的氣氛裡,把當時該說的「不幹了」說出來嗎?能夠戳破這種誤解之上的和諧場面,不要再演一個溫良退縮的角色嗎?大概會很難看。

七日書|我的(不)完美人生 Day 1:沒有計劃

日復一日,困在某種朦朧的不進入狀況,卻又被形塑成另一種樣子;嘗試這些那些,也都不是想要的,這就是被丟到新環境裡的我,變成一團模糊的影子。出來莽撞探索世界和躲在山裡安靜工作的我,因為自己的本質,和這個社會好像始終都沒有太大關係,也無意有更多牽扯。

生活雜談:有限的緣分

這幾年的夏天總是要送走一些朋友。有一些緣分比較特別,雖然是極端老套的劇情,時間越有限、越驅使人去嘗試跟安排一些事,但卻是真的。跟W其實認識好一陣子,直到另一位共同朋友的關係、加之知道接下來幾週之後大家又會各分東西,才默契的多見面聊天。環境允許、意願驅使,當然還有W的個性的關係,才發現是值得深交的朋友。

生活雜談:Julia謎團

追蹤的粉專這兩天說了在歐洲住久竟然變得臉盲的事,稍微一想,好像我也有類似的症狀,但些許不同。最近的語言老師叫做Julia的俄羅斯裔年輕女生,而她已經是我在這裡認識的第四個Julia,還不包括一些因為沒有深交已經不復記憶模糊掉了的Julia們。

生活雜談:語言競爭

這是一篇由語言課產生的酸葡萄半抱怨半觀察。最近報名了一堂不分程度的語言課,人數不多,但也有各種各樣的人。也許在所有的語言課都一樣,老師儘量設計簡單讓所有學生都能練習的內容,但程度好、願意說的人在團體練習時通常更有自信。氣氛似乎也會因此變成微妙的競爭氛圍,並且很容易看出每個人的個性。

夏日煙火

安倍遇刺案隔天,正是城裡的煙火慶典。即使前一天整日的同步新聞推送,走到街上還是會毫無隔閡融入愉快的氣氛裡。據說小城的煙火源於紀念戰爭對城堡的破壞,所以在煙火秀的開頭,城堡會象徵性地打上全紅的燈光,彷彿當時陷入火海的情境,再由城堡中點起首發煙火,接著才是河面上的主秀。

思考習題:文化品味和留學

不久之前,在長輩的的社群平台上看到批評大眾品味的文章。雖然一讀當下相當不舒服,覺得似是而非,但是稍微消化一下,似乎也是不錯的思考練習。我想與其將之當作嚴肅的批評, 首先,考慮一下文章的推論過程:從批評近期對台灣美術的高度評價,其實來自整體品味低落。

生活雜談:聽覺的涼爽感

關於聽音樂的習慣,必須首先直白承認自己非常易於滿足同幾首歌、同樣幾位歌手的作品。非常被動,不會主動搜集某種曲風的歌曲,或積極注意新出或經典的作品。不管是在CD、mp3或串流平台的時代,都經常一張單曲、專輯、或某個現場演唱的曲子loop一兩週、一兩個月,甚至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