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有趣的讨论

津轻海峡
·
(修改过)
·
IPFS
有趣的讨论就是可以令人感到有收获、有新知、增进相互理解的讨论。这样的讨论永远是宝贵的。这是马特市最让我喜欢的一点。
风景照(photo credit:津轻海峡)

小引:孔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马特市虽然不大,但有三十人、三百人行,我师多多。说这话并非是客套,而是因为所学甚多,不能不承认。

在马特市无意中遇到市民【楓野天塵】,由他结识了日本作家夢野久作。后来因为阴差阳错,又结识了画家和作家竹久梦二,大大开拓了我的日本文学视野,可谓学习了。

查【楓野天塵】在马特市的发表记录,得知他有一段时间没来了。非常怀念当初跟他互动切磋交流的日子。现把当年互动记录编辑加工一下贴出,算是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

窃以为这样的交流不但愉悦人,而且也很能锻炼脑筋,使脑筋保持灵活,使智商和情商得以提升。谋求愉悦和脑筋锻炼并不是抖机灵,而是认真讨论问题。言不及义的抖机灵则令人生厌。
————

津轻海峡

日文里的【三毛猫/ mikeneko】,中文叫大花猫、三花猫,三色猫(皮毛呈黄白黑三色,英文叫calico cat)。

楓野天塵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比較曖昧,像有一部小說改編的日劇翻譯叫『三毛貓福爾摩斯』又被譯作『三色貓福爾摩斯』,有一些比較常見的漢字詞彙,需不需要特別另做翻譯這點,其實很看譯者個人的想法,以及使用的環境,不過你提起我剛找了朋友詢問了一下他習慣的叫法,等等修改作三色貓。

津轻海峡

“三毛猫”这样的翻译,之所以让我以及很多译者觉得不好,是因为【三毛】容易造成困惑。台湾有作家三毛,而“三毛”这个名称又来自1949年前的广为人知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其中的主角三毛是一个穷苦的小男孩,头顶光秃秃,只有三根长长的头发,所以叫三毛。

不错,我先前也查了一下,看到现在中文世界也有直接把日文的【三毛猫】不翻译直接搬到中文里的。但我认为这种直接搬的做法不妥,因为中文里早就有三花猫,三色猫之类的常用说法,如此搬用会导致混乱,让人不知道三毛猫到底是一种什么猫。

这种不翻译直接搬日文汉字的做法类似于直接把日文的汉字【手纸】搬到中文里不翻译,尽管你也可以说【手纸】就是上面有手书的纸。但中文早有【信件 / 信函】的说法,因此把日文的【手纸】直接搬进中文会造成困惑。且不说中文里早就有【手纸】这个词(意思是厕纸),就像中文早就有【三毛】。

楓野天塵

雖然我同意你的說法,不過文字隨著使用的人在逐漸改變,有許多誤用、借用被保留下來,在現代懂就好,對錯不重要的時代,保持正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很感謝您特別為此標示出來,希望未來如果還有發現其他誤用煩請指正。

津轻海峡

您说的意思我当然懂。比如,【人气】在汉语中本来是跟【鬼气】相对的一个词,但因为许多翻译把日文的【人气】直接从日文照搬过来,在有充足上下文的情况下,中文世界读者也像日文读者一样知道它的意思是【受欢迎】的意思了。如今,【这家餐厅很有人气】的说法很已经平常了。

—--------

津轻海峡

非常感谢您的认真翻译。以前从未读过夢野久作,甚至从未注意到他的名字。读了你翻译的这篇童话,进而查看原文,才知道有一个这么好的作家。我非常喜欢他想象力的丰富和文笔的精巧,因此也想跟您讨论这童话的翻译,进而推进我自己乃至其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

为了讨论方便,把这里的讨论仅限于您翻译的头两段。头两段的原文是:

むかしある国に独り者の王様がありました。家来がどんなにおすすめしてもお妃きさきをお迎えにならず、お子様もない代りに一匹の犬を育てて毎晩可愛がって、「息子よ息子よ」とよんで、毎日この犬を連れては山を歩くのを何よりの楽しみにしておいでになりました。
そのうちに王様はちょっとした病気で亡くなられましたが、その御遺言には「俺が死んだら息子を王様とせよ。そうしたら俺が妃を迎えなかったわけがわかるであろう」との事でした。この国の家来は皆忠義者ばかりでしたから、変な事とは思いましたが、とうとう王様の「息子」の犬を王様にきめて、いろいろの政は今までの総理大臣がする事になりました。国中の人間はこのお布告を見ると大騒ぎをして、お祝いの支度を始めました。

我的翻译是:

从前有个国家有一个独身的国王。无论臣下怎样劝说,他都没有娶妃,只是把一只狗当儿子养,每晚都亲昵一番,叫它 “儿子吆,儿子吆”。每天他都带着这只狗到山上走路,并为此感到无比快乐。
不久之后,国王一下子生病了,死了。他在遗言中说,“我死了,就让儿子当国王。这样,我不娶妃的原因大家就可以明白了吧。” 这王国的臣僚都是忠义之人,虽觉得国王遗言怪异,最终还是把老王的 “儿子” 拥立为王,由时任的总理大臣处理各种政务。看到这样的布告,该国的人们立即大张旗鼓地开始准备庆典活动。

您的翻译是:

很久以前某一個國家有著一個單身的國王。即使臣子怎麼推薦,就是不願意娶妻,孩子也沒有,取而代之的是養了一條狗每晚疼愛有佳,「兒子呀!兒子呀!」地喊著,每天帶著這隻狗上山散步比甚麼都還快樂。
這時,國王忽然因病過世,然而其遺言是「我死的話就讓兒子成為國王。這樣的話我沒娶妻的事也能被諒解吧。」這個國家的臣子皆為忠義之輩,都覺得這事件很困擾的事,不過終究國王的"兒子"狗被任命為國王,許多的朝政交由現任的總理大臣來做。國中的人們看了這份布告,騷動起來,開始準備慶祝。

细读您的翻译和我的翻译,可以看出我们的翻译彼此有很多地方不一样。我想,我们都可以说出一套言之成理的我们之所以要这么翻译而不那么翻译的理由。然而,我在这里想对您的翻译提出几点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异议与您讨论:

1.【很久以前某一個國家有著一個單身的國王】,【有着】这种说法虽然有很多人用,我认为是虚弱乏力的,拖沓的,蹩脚的。平时我们说话从来都是说有没有,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我有三个孩子,我从来不会说【我有着三个孩子】。莫非,【有着】是台湾的习惯说法?(现在在中国,写“有着...”的人貌似也在增加)

2. 【即使臣子怎麼推薦】,日文原文【おすすめして】固然也有【推荐】的意思,但在这里的意思显然是【劝说/劝诱】之意,即【お勧めして】

3.【「兒子呀!兒子呀!」地喊著】,日文在这样的引号中可以随时使用标点符号,包括惊叹号,但我所熟悉的中文一般不能这样使用惊叹号。或许在台湾可以?

4. 【這時,國王忽然因病過世,然而其遺言是「我死的話就讓兒子成為國王。這樣的話我沒娶妻的事也能被諒解吧。」】这句话我认为有这几个问题:

——A. 在这样的上下文中,用【这时】来翻译原文的【そのうちに】显然是不合适的,语气和文脉违和,应当把这里的【そのうちに】理解为【やがて】,并翻译为【不久之后】;

——B. 【然而其遗言是...】,我认为这里的这个转折词【然而】是不必要的,多余的,违和的;

——C. 【這樣的話我沒娶妻的事也能被諒解吧】,这个翻译是不符合原文的意思的,原文【そうしたら俺が妃を迎えなかったわけがわかるであろう】的意思明显是,“这样人们也就会明白(わかる)我不娶妃的原因/缘故(わけ)了吧。”

5. 【這個國家的臣子皆為忠義之輩,都覺得這事件很困擾的事】,这里的【這事(是)件很困擾的事】的翻译是不对的。原文“変な事”是指怪异的事情,即老国王说的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怪异的事情跟令人困扰的事情不是一回事。比如,我说我要带我家的狗参加国宴,我说这话会让你感觉很怪异,但你不会感到困扰(我胡闹胡来丢人现眼跟你无关,你不是我的父母或儿女,我不会给你丢脸,你不会感到困扰;说不定,你反而会觉得滑稽,好玩,想看个热闹)。

6. 【不過終究國王的"兒子"狗被任命為國王】,这翻译有欠通顺及简洁清晰。

7.【 國中的人們看了這份布告,騷動起來】,用【騷動起來】来翻译原文的“大騒ぎをして”我认为是欠妥当的,错误的。不错,“大騒ぎをして”这种表达方式也有可能表示骚动,躁动,但这里的上下文告诉我们,它在这里是指【大张旗鼓、热热闹闹、大呼大隆】

楓野天塵

感謝您對這一篇的回覆。

以下先回覆您。目前我還沒有對我的譯文本身做修正,過兩日考慮後再做修訂。

1.【有著】的用法因人而異,我會使用是因為這是常用於這種童話故事開頭的慣用敘事方式,確實說話不會這麼使用,不過這是故事,所以我覺得並無不可。

2.同意該使用勸說。隔了一段時間我有點不記得當初翻譯的原因,我可能沒想太多,或者是我以為大臣們可能瘋狂舉薦王妃候選人之類的,不管如何在這邊用推薦很不順,感謝。

3.重複呼喊人名在台灣的話是用頓號,不過像您用逗號,或者我用驚嘆號的使用方式好像在現在都有人使用,好像也沒有特別的規定。

4.【這時,國王忽然因病過世,然而其遺言是「我死的話就讓兒子成為國王。這樣的話我沒娶妻的事也能被諒解吧。」】

A同意将“忽然”改用“不久之後” 

B關於省略“然而”,我是覺得使用的話,會多一些戲劇性?多一分不解?

C【そうしたら俺が妃を迎えなかったわけがわかるであろう】關於我使用諒解可能有些超譯,因為這是我認為最符合習慣的說法,不過確實沒有完全忠於原文,經考慮後可能會修改。

5、6.同意是“奇怪”之意,我還要再想想怎麼翻譯比較好。

7. 同意(您的意见)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津轻海峡喜歡細讀文學作品,鑽研文學翻譯,也喜歡把社會與政治當作文學作品研讀。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永远的青春:岛崎藤村短文两则

母子对话怎样才能不错位

空姐相貌·语言游戏·汉字神话